【序言】
(1)
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看小说和写小说?因为人活一辈子,就为一情字。有些情在人心中起了强大的作用,控制了人的大脑,使人深深痴迷其中,爱到极深。如果这个情,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现,就只能去小说幻想世界里实现了。
例如有些人很痴情,为爱情而活,而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爱情失败了,他就只能去小说幻想世界里满足爱情。反之,如果他的爱情在现实世界里成功了,他就会觉得看小说是浪费时间。也就是说,活在小说幻想世界里的人,一般都是有强烈情感,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实现。幸好上天给人了另一个实现的机会,就是小说幻想世界。
(2)
美好心灵的作家,希望把小说世界塑造成美好的世界。
第一,可以有悲哀,但不要有丑恶。
小说也是有阳光有风雨的,阳光过后就是风雨,风雨过后又是阳光。但是这个风雨不是丑恶的事物,例如角色逝世了,这不丑恶,不影响故事的美。而丑恶的事物,影响了故事的美好,是绝对不能有的。
如果要写情敌,要把情敌塑造成好人,男主角和情敌只是竞争,彼此都没有坏心眼。
第二,尽量少写斗争。
如果有角色斗争,小说世界就不美好了。可是很多人觉得小说的典型模式就是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的斗争,如果不要这种典型模式,小说很难创作出来。在不使用角色斗争的情况下,创造出小说,那才是真功夫。
当然对于新手而言,肯定是从主角与情敌斗争这种典型模式开始学和开始写的,等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就摆脱这种这种角色斗争,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境界。
(3)
作家要有压力感,因为要写一篇很美好、情感很强烈、很深爱深情、很感人的剧情,难度很大,这不是轻轻松松、随随便便的态度就能完成的。而且按照自然规律,追求的越高,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所以自古英雄多寂寞,寒窗苦读终不悔。
如果态度轻轻松松、随随便便,看一会小说就觉得累了,想着一会吃啥,这种态度,就算有天赋,都成功不了。
对于作家,什么叫成功?对成功的定义,人们往往有个误区,因为很多人较为低俗,所以低俗的小说,很容易就收获很多读者,一下就成功了。那叫成功吗?俗话说真理只属于少数人,因为自然规律造物,越好的事物,造的数量越少。以至于最好的事物,只被少数人理解和获得。所以什么叫成功?就是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理解和获得了最好的事物。
当然成为少数人,也就要承受大多数人不用承受的自然规律,例如前面说的自古英雄多寂寞。当英雄肯定满身是伤的,你以为英雄只有光耀吗。不肯满身是伤,就别去当英雄。往前走,满路荆棘,退一步海阔天空。因为爱,原意往前走,即便被满路的荆棘,弄得满身是伤。在经历无数伤痛后,终于走到了美好的世界。只有走过那片伤痛,才能证明你是真心爱的。幻想女孩在那个世界里向我招手,我要走向我所爱的人,穿过那片荆棘。
(4)
这篇教程是标准日式风格的教程,因为我一直在研究日本文学和动漫,所以我的文学思维是标准日式风格的。
如果你们想在日本投稿的话,建议在日语学习熟练之前,先不要急着在国内发表,否则以后在日本发表的时候,就难以证明自己是原创作者了,不要增加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你写的很好,可以直接找日本的动漫公司,制作成动漫。为了表示诚意,建议亲自赴日。
日本文学和韩国文学是相反的。现在的日本文学一般是青少年的爱情动漫,中学生的清纯校园生活,人物都是淡泊名利,当然青少年本身也没什么名利可谈。而韩国文学,主角是成年人,尤其是总裁儿子、富二代、家族财阀之类的,是基于名利的。日本文学侧重于****,很多是神话类和科幻类,而韩国文学很贴近现实生活。很多方面都是相反的。
【第1节】
(1)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描写指人物是谁,什么身份,以及长相和穿着的描写。
环境描写不仅包括景物描写,还包括时间、地点、天气。
情节是小说人物在环境里,说了啥,做了啥,心里想啥,表情怎样,处于什么状况,也就是指事情。
(2)
角色的心理描写:
作者写角色处于什么心理。
角色自己说自己的心理,包括角色心想和自言自语,以及角色给别人说自己的心理。
别人说角色的心理。
通过角色写的文章,以及角色的表情和动作来体现角色的心理。
(3)
角色说的话语,写在引号内。
引号外最左边通常是说话人的名字,如果读者通过上下文知道是谁说话,则可以省略名字。当然说话人的名字也可以在引号外的右边。
引号外可以写角色说话时的动作、心理、表情,以及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等。
小说说话方式用日常的、通俗的口语写,不要文学式的修辞渲染。例如不要用“暮色淹没了我的心。”这样的文学修辞渲染的说话方式很怪。
字数该少的时候就要少:有时候描述的太细致了,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状态,一大堆的修饰词,听觉、嗅觉,全都写上去了,明显会感觉多余、啰嗦、别扭。
字数该多的时候就要多:男主角问女主角过得开心吗。女主角如果只是回答开心,这样简单的回答,话语的情感档次就低了很多,显得缺乏情感。女主角应该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就很开心。就像小时候母亲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时的感动。”
(4)
如果考虑小说制作成影片:
第一人称(我)不适合制作成影片,要知道剧本是第三人称(角色名字,或人称代词他、她、它)的,小说改剧本,也要基于第三人称。
即便不打算制作成影片,只写小说,第一人称也不好。第一人称(我)写小说抒虽然情感强,但是角色自言自语的说话(我怎么怎么样),听着有点怪。而且第一人称不方便从作者旁白的视角和其他角色的视角去写。
抽象概括的描述难以制作成具体的影片画面。例如小说中说一个人成天很忙的,又没有具体说怎么忙,影片画面怎么表现这句抽象概括的话。
心理描写难以制作成影片画面。例如小说中写一个人表面没事,其实心里郁闷。影片画面只能表现他表面没事,没法表现他心里郁闷。
【第2节】
(1)
叙述顺序:
正叙(顺叙):顺着时间和事情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倒叙:回忆过去,或把时间点切换到过去。
插叙:主线剧情(主角的事)中,插入支线剧情(配角的事)。
并叙:分别叙述两件同时发生的事。
(2)
常见的故事流程:
有些事使主角产生情感和欲望,然后就是主角满足、实现情感和欲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和阻碍,主角想办法解决问题和阻碍,最后主角满足、实现了情感和欲望。如果满足、实现情感和欲望的过程,一帆风顺,一下就完成了,那么可写的内容就少了,故事也就不精彩了,而且故事可能没有多少内容,就早早结局了。
阳光(情感和欲望的满足和实现)过后必有风雨(问题和阻碍),风雨过后又是阳光。
(3)
有些回忆,在特定的时候去看,就很有意义。例如成功了,再去看当初为此成功立志时,自拍的录像。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回忆当初立志的热情。
回忆不要写太多了,因为读者更希望事情往后发展,等着期待的结局实现。但是喜欢的角色逝世了,再写追忆他的剧情,读者就喜欢看。
正经历一个事,就可以谈论曾经经历这类事。
(4)
故事开头要吸引人,否则读者一看开头没意思,就不想再往后看了。
故事开端往往要说明人物情况和环境情况,免得读者后面看不懂。
前奏方式:主角登场前,先写配角们评论主角是什么样的人(说明主角的情况),然后主角才登场。或者主角登场前,熟悉环境的配角们谈论环境(支线剧情),然后主角登场。这样就是主线剧情开始前,用支线剧情的方式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