厮杀结束后。
甲板上已经被鲜血染成了红色,随处可见元兵的尸体和残肢断臂。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对张翠山抱拳道:
“多谢英雄出手相救,不知尊姓大名?”
这年头,能跟元兵作对的即便不是好人,但也不会是大恶,张翠山抱拳道:
“在下曾五郎!”
“原来是曾兄,在下周袁!”
中年男子自报家门后,就主动解释他们本是从北方到南方做漕运生意的,结果那群元兵贪得无厌,收了他们的好处不说,居然还想洗劫他们的货物,实在是逼不得已之下,他们才拿起的武器反抗。
张翠山对周袁的话将信将疑,不过他只是想借船返回中原,自然不会去多管闲事,便假装信以为真,跟着大骂了元廷几句。
“不知曾兄此行是要出海,还是?”
周袁已经知道对方是乘坐木筏出现的,于是开口问道。
张翠山连忙表示自己已经在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想要返回中原,却始终找不到方向。
周袁听后,立马表示他们此行要去福州,如果对方不介意的话,可以跟他们同行,最多五日,就能靠岸了!
张翠山闻言大喜,连说“叨扰了”!
这周袁也是个豪爽之人,立马就把他带回了船上,命人好生招待。
在周袁的吩咐下,一个少年十分热情的带他进入船舱,又是准备热水给他沐浴洗漱,又是端来饭菜,说不出的殷勤周至。
张翠山看出这不是一艘普通的商船,大到船工,小到刚才那名少年,皆有武艺傍身,但还是那句话,他只是想借船返回中原而已,并不想节外生枝。
因此之后的几天,只要能待在船舱内,他就绝不会出去,避免看到什么让彼此尴尬的事情。
而周袁似乎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也没有特意与他结交,只是命人不可怠慢,每天都让人准时送来饭菜。
就这样,商船终于在五天后靠岸了。
经过这几天的时间,张翠山已经换了身新衣,面容也修饰过了,比起他在海上漂流时的野人模样,简直焕然一新。
周袁见他一表人才,武功又是不俗,虽有心结交,却又怕唐突了对方,便在临行前命人送些银两给他,当做盘缠。
张翠山帮他们杀退元兵,他们送自己回到中原,这份人情便已尽了,他自然不会再收对方的银两,当即谢绝了周袁的好意。
无奈,周袁只好与他告别,并告诉张翠山将来若遇难处,可去袁州寻求他。
袁州?
张翠山不知想到了什么,道了声谢后,就与对方拱手作别了。
甲板上,看着头也不回的张翠山。
周袁身边的一个少年轻声询问道:
“主公既然有意招揽,为何不向他表明身份?”
周袁摇头叹道:
“对方志不在此,我又何必强求呢?”
说罢,就转身回了船楼。
少年见状,也只好一脸惋惜的跟了上去。
……
终于回到了中原。
仿佛之前在海上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梦境一般,唯有脚下踩实的土地,才让他瞬间有种真实的感觉。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张翠山要将妻儿,包括大哥都一起带回中原的想法。
但当务之急,他得想办法先弄点银两才行。
毕竟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他要买马赶路,还要吃喝,没钱是万万不行的。
不过这也难不倒他,以他的武功,随便在当地找些为富不仁的财主,亦或是为政不清的贪官,取点不义之财江湖救急,又算得了什么?
当晚,张翠山就大发了一笔横财,但为了避免这些人丢了银两,反过来欺压百姓,横征暴敛,他还特意留信警告了一番。
这些地方官吏,财主乡绅虽然贪婪,却也不傻,再加上自己雨露均沾,拿的不多,他们最多就是在背后骂上几句,定不敢为了这点银子就拿性命去赌的。
有了银两后,张翠山便可以安心赶路了。
一路上晓行夜宿,扬鞭策马,终于在两个月后,来到了昆仑山脚下。
随即向当地人打听了红梅山庄的去向后,就登山而去。
……
昆仑山越到高处,便越是寒冷。
不知不觉间,天上已下起了雪花,随后是朦朦胧的鹅毛大雪,遮天蔽日。
地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踩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就在张翠山下意识裹紧身上的大氅时,远处的风雪中,忽然传来阵阵犬吠。
隐约间,似乎还能听到几声凄厉的惨叫和哀嚎……
张翠山眉头一皱,立时循声赶了过去。
很快,面前就出现了一片石林。
但当张翠山赶到时,只见十几头身高齿利的猎犬,正在撕咬一对满身是血,裹着粗布麻衣的中年夫妇。
其中的中年男子已经被几头猎犬拖至一旁,开始疯狂在他脸上啃咬。
而那名农妇则趴在地上,怀里紧紧抱着一物。
一头猎犬嗅了嗅后,忽然一口咬在她怀中的布裹,跟着用力撕扯起来。
农妇想要阻止,但手脚却立马被其余猎犬咬住,眼睁睁的看着那头猎犬用利齿撕碎了布裹,将里面包着的婴儿甩飞出去。
啼哭的婴儿撞在石柱上,瞬间便没了声音,等落地时,已是血肉模糊。
看到这一幕,农妇发疯似的大喊大叫,奋力挣脱后,抓住一头猎犬便犹如野兽般的咬了上去,任由身后的猎犬不断扑咬,她也无动于衷,只是死死的咬住那头猎犬不松口。
很快她的后背就被抓挠的鲜血淋漓,被血腥味刺激的猎犬,变得更加残暴嗜血,疯狂撕咬。
张翠山顿时被眼前这一幕怔在当场,紧跟着便感觉胸口之中有股怒火在疯狂蔓延,几乎要将他的理智彻底烧成灰烬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