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理念不合(2 / 2)

李春芳离李青最近,瞧见话本内容,他不由目光一凝,接着,抿了抿嘴,恢复平静……

小半刻钟之后,李青合上话本,直起身子看向三人,道:

“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是非对错显而易见,海瑞行事刚猛了些,却也不为错。”

没有铺垫,没有和稀泥,李青上来就直接定了性。

高拱激动,张居正默然,李春芳平静,三人却都默契的没有表达观点。

接着,李青又说:“清丈田亩是大事,治水也不是小事,都是为国为民。”

闻言,高拱激动敛去了几分,张居正心情轻松了许多。

李春芳还是稳坐钓鱼台。

李青相对偏向高拱的定完性,说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亦或想法,也可以说一说,李首辅说的终究不如你们详细,太上皇让我做和事佬,我也不好不作为,有什么说什么,高大学士先来吧。”

高拱站起身,走向李青两步,说道:“朝野都说下官是公报私仇,故意针对徐家,今日永青侯当面,下官有言直言。”

清了清嗓子,高拱傲然说道:“若说私心,下官的私心就是上为国,下为民,名垂青史,仅此而已。”

李青颔首:“谣言止于智者,世间最不缺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人,高大学士无需在意。”

听到如此之语,高拱大为轻松。

长长呼出一口气,高拱似要将所有的愤懑与委屈吐尽,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

“徐大学士当然有功于社稷,可有功的只是徐大学士而非徐家。昔年,内阁三杨,杨荣、杨士奇,一样有功于社稷,可杨荣的后人祸害乡里,杨士奇的儿子更是草菅人命……由此可见,将一个人的好与一个家族绑定,是为大谬。”

李青颔首。

高拱继续说道:“民间传闻松江府徐家为徐半城,传闻虽不可尽信,却也非空穴来风,当然了,富无原罪,可徐家实质性兼并土地却是不容姑息,说什么不会瞒报田亩,会足额交税……这完全就是在诡辩。朝廷还田于民也是清丈田亩之国策的一部分,用得着经由他徐家?”

“下官倒不怀疑徐大学士会糊弄朝廷,徐大学士在时徐家可以如此,徐大学士不在了又当如何?”

“耕地交给官绅打理来的好,还是交给百姓来的好,不言而喻!”

高拱瓮声说道:“徐家必须还田于民,这点没商量!!”

李青见没了下文,问:“说完了?”

“说完了。”

李青点点头,道:“言之有理。”

高拱大喜,正欲趁热打铁,却听李青又说:“张大学士,你也说说。”

这一句“张大学士”,让张居正浑身刺挠。

张居正站起身走至李青面前,作了一揖,道:“肃卿兄的顾虑,下官亦深表赞同。”

“既然赞同,张大学士何以唱反调儿?”刚落座的高拱,立马说。

李青笑呵呵道:“高大学士稍安勿躁,且听张大学士把话说完。”

高拱悻悻闭了嘴。

张居正沉吟了下,说道:“官绅之家素来享受优待,这既是不成文的规矩,也是千百年来的世情,海瑞与徐家之事一个处理不好,京师、应天府、大明各省、府、州、县,必将迎来震荡,谁都有退下来的时候,徐大学士风评极好,且有功于社稷,如徐家都被那般对待,人心必然离散。”

高拱还想再说,却被一边的李春芳拦下了。

张居正继续说道:“诚然,即便徐家轰然倒塌,从长远来看,也不是什么大坏事,可短期必将遭受强烈的阵痛,如只一个徐家,只一个松江府,那倒也还好,可一旦对徐家动手,必激起连锁反应,蔓延至大明各省府州县,倘若整个大明陷入阵痛,即便未必是长期阵痛,大明也万万承受不起。”

张居正严肃说道:“大明很强大,大明也很脆弱,破而后立说起来容易,可当它大到一定程度,真若破了,就真立不起来了。”

一边,高拱不顾李春芳的劝阻,冷哼道:“不敢苟同!”

李春芳:“……”

这次,李青没有急着输出观点,转头看向李春芳,道:“李首辅,你怎么看?”

“这个……”

李春芳开始酝酿话术。

少顷,

“肃卿想的是以点带面,太岳想的是大局为先,出发点虽不同,却是殊途同归,没有高下之别,更无对错之分……”

“说点干的吧。”李青没好气道。

“呃……是。”李春芳面上一热,沉吟着说,“以下官之见,对松江徐家还是要敲打一番的,但要有个度才行,肃卿的担忧不无道理,可太岳说的也不为错,松江府还是需要徐家的,一般的商绅承接不住,也填不满徐家倒下留出的空缺。大资本、强经济,两者之间不可或缺任意一方,时下,大明仍在上升期,还未进入平缓阶段,至少眼下不宜大动干戈。”

“如若李家承接呢?”高拱说道,“同样是大资本,李家就没兼并土地。”

这话非是在讨好李青,而是高拱的真心之语。

李青失笑摇头:“李家虽无垄断兼并之举,却有垄断兼并之实,李家再野蛮扩张下去,不出二十年,就真成了一枝独秀,于国于民,这非是好事。”

李春芳、张居正连忙道:“永青侯大公无私,下官五体投地。”

高拱抑郁难平,痛心疾首道:“难道就这么坐视不理?”

李青看向张居正,道:“你说。”

最新小说: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法兰西之父 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大乾悍卒:我有一个蟒蛇分身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说好的忠臣系统,每日逼我做反派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