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傲慢与偏见(2 / 2)

「实话实说,就是因为女的喜欢乱买啊,就是深爱消费主义无法自拔啊!」

「女的:好看就行,这套穿过了,已经旧款了;男的:好用就行,这个裤头跟我十年了,剩一条绳子还能穿。」

「其实是男生不舍得花钱,太贵了就不买了,得攒钱买房子车子娶老婆,而女生其实对自己花钱是不在乎的,反正将来要嫁人,没必要攒太多的钱,所以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商人发现这一点,你们的东西就相对贵一些呗。」

这些评论下面都盖了很高的楼层,下面讨论很激烈。

苏醒挑着一些评论大致看了看。

「呵呵,这段看似“客观分析”的评论,本质上不就是用片面的性别刻板印象为商业套路辩护,忽略了背后的社会建构和权力关系么?“女性=感性、只看颜值”是被建构的刻板印象,而非天性!你说“女性本来就是感性生物”,但“视觉优先”更像是长期商业规训的结果。从玩具到日用品,商家不断向女性灌输“好看比实用重要”,这种定向营销反过来强化了偏见,而非“天性如此”!比如女性同样需要耐用的工具,但市场上给女性设计的工具常被刻意做得花哨却不实用——这不是女性“选择”的结果,而是商家预设的“女性应该喜欢”!退一步说,即便有人重视颜值,也不该被贴上“见一个爱一个”、“脆弱”的标签,男性中也有追求设计感的群体,你怎么不提呢?用单一标准框定某个性别,本身就是歧视的一种表现。」

「利益导向不能洗白性别歧视,反而可能是歧视的帮凶!你说“商家只想赚钱,没想过歧视”,但“利益导向”恰恰可能利用性别偏见获利!比如同样功能的产品,给女性的版本更贵、质量更差,本质上是默认女性“好骗”、“不在乎实用性”,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轻视!真正的商业逻辑应该是“满足需求”,而非“强化偏见”。如果女性对耐用性有需求,商家却刻意不提供,反而用颜值收割,这不是“顺应需求”,而是“制造并利用性别差异谋利”,本质上是对平等选择权的剥夺。」

「“别在乎视觉感受”这种说法也是受害者有罪论,错的明明是刻意利用偏见的商业行为,却让受害者反思自己“太在乎视觉”。男性可以既追求耐用又享受颜值,比如高性能跑车兼顾设计,为何女性不能同时拥有?凭什么女性必须在“实用”和“好看”之间二选一?」

「好搞笑,说得好像你不娶老婆就不用赚钱,不用买房买车了似的,而且,你买的这些东西难道不是在你名下吗?难道不是你的婚前财产吗?又没过户赠与女方,女方就要背这么大一口锅呀!另外,请问到底有多少男性同胞是凭自己本事买车买房娶老婆的?有些人,享受全家的托举,却只字不提呀。」

「有的人,既看不起女性的脑子,也绑架了男性的人生,还把商家的贪婪包装成“顺应规律”,简直是偏见大杂烩,可笑,可叹,可悲!」

「“反正要嫁人,不用攒钱”?合着女性是等着被打包出售的商品?现在多少女性自己买房买车、攒钱养老,轮得到你用“将来嫁人”给她们的人生下定义?说女性“不在乎花钱”,不如说你眼瞎——超市里比价的阿姨、购物平台蹲优惠券的姑娘,哪个不是精打细算?真当女性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商家敢给女性的东西定价高,不是因为女性“不在乎”,是因为商家跟你们这种人一样,骨子里刻满了傲慢与偏见!」

「把女性的人生价值绑定在“嫁人”上,默认“女性不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是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否定!“没必要攒钱”本质上是剥夺女性对人生的主动权!而且,就算女性选择婚姻,也不意味着可以“不在乎花钱”,婚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而非女性的“人生终点”,要求女性放弃储蓄意识,本身就是在强化“女性依附男性”的过时观念。」

「说到底,花钱与否、攒钱与否,是个人选择和生活规划的结果,和性别无关。用“将来要嫁人”“必须娶老婆”这种过时观念给消费差异贴标签,既是对女性自主能力的无视,也是对男性多元生活方式的限制。」

最新小说: 原来我是富二代 市井娇厨 大仙农 活埋没死?隐忍十年只为虐翻全家 我是神棍 腰软娇娇超会撩,禁欲世子沦陷了 重生之2006 司礼监 娱乐春秋 八零盲医有点野,冷面大佬宠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