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
“我当然明白,一切都按照协会的意思来,我们坚决执行!”
“好的,是!”
技术主任接通电话之后赶紧是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一边朝着电话那边的人频频点头一边出声,看的身边的技术代表一愣一愣的。
末了之后技术主任甚至是还朝着电话这边敬了个礼——虽然这一通电话并没有开视频。
“主任,这是给谁打的……”
技术主任朝着这人立刻瞪眼:“还能有谁,会长!”
“啊!”
那人立刻坐直了身子,一脸的惊愕表情:“会长不是刚走吗?!”
“刚走就不能打电话回来了?”
技术主任白了他一眼,转而出声道:“会长刚才又说了,之前的计划纯粹是突发奇想,让咱们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和科研,不要因为他的突发奇想影响了整体进度……”
“会不会是客气一下……”
“若是其他人的话我也许还会真的往这个方向去思考,但是现在咱们这位陈会长可不是那种人。”
技术主任拍了拍手,示意众人准备重新开始工作,“废话少说了,按照原定计划继续开研纳米智械,我们要争取在年底之前搞出来现版本的升级版!”
……
陈麟的飞行器缓缓降落在第七农业试验区的停机坪上,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青草与金属气息的微风扑面而来。
他迈步走下舷梯,黑色军靴踏在特制的纳米纤维地面上,发出细微的电子嗡鸣。
“会长,欢迎莅临第七农业基地。”
基地负责人苏教授快步迎上前来,她身上的白大褂在阳光下泛着淡蓝色的防辐射光泽。
陈麟注意到她右手腕上缠绕着一条细长的植物茎蔓,正随着她的动作微微摆动。
“直接带我去看最新成果。”
陈麟简短地说道,目光已经越过苏教授,投向远处那片泛着金属光泽的试验田。
穿过三道生物力场门后,眼前的景象让随行人员不约而同发出惊叹。
数千平米的试验田被划分为整齐的六边形网格,每个网格中都生长着不同阶段的作物。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作物的生长速度肉眼可见——陈麟亲眼看着一株小麦从破土到抽穗,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
“量子加速生长舱配合基因调制技术。”
苏教授指向最近的一个网格,里面的水稻正在以快进般的速度成熟,“我们将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改造成了量子光合单元,效率提升1200%。”
陈麟走近观察,发现稻穗上结出的并非传统米粒,而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菱形晶体。
他伸手触碰的瞬间,晶体自动裂开,露出里面雪白的熟米。
“可以直接食用。”苏教授示意工作人员取来样品,“经过份子重组,这些粮食含有所有必需营养素,且完全无菌。”
陈麟将一粒米放入口中,立刻感受到浓郁的米香在舌尖绽放。
更奇妙的是,随着咀嚼米粒竟能根据他的唾液成分自动调节咸淡。
“有意思。”陈麟难得露出赞赏的神色,“产量如何?”
苏教授调出全息投影:“单个标准生长舱每日产出可供5000人食用……我们在同步轨道上部署了300个这样的舱体。”
她滑动数据,“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运作——火星土壤、太空真空,甚至是液态甲烷海洋。”
他们来到加工区,只见成熟后的作物被送入一个巨大的球形装置。
透过透明外壳,可以看到作物在量子场中分解重组,最终变成各种形态的食物——从面包到牛排,甚至还有冒着热气的火锅食材。
“物质重构技术。”
苏教授解释道,“我们可以将任何有机质转化为需要的食物形态,昨天刚收到木星前线的反馈,他们用这套系统把甲烷冰做成了和牛口感的牛排。”
“这样也可以做到?”
“困难一些,但不是不能。”
苏教授朝着陈麟出声道,陈麟突然注意到角落里一个特殊的培养舱。里面的植物呈现出诡异的银蓝色,茎干上不时闪过电流般的流光。
“那是?”
苏教授的表情变得严肃:“\'极光\'计划产物……这些植物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通过直接吸收宇宙射线转化能量。”
她压低声音,“理论上,它们甚至能在超新星爆发后的死寂星球上存活。”
参观结束时,陈麟站在基地顶层的观景台上,俯瞰着下方如电路板般整齐排列的量子农场。
夕阳的余晖为这片未来农业奇观镀上一层金红色的光晕。
“把这项技术列入优先推广项目。”
陈麟朝着身边的记录员出声来。
“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三重基因锁技术。”
苏教授的手指在全息控制台上轻点,调出一组旋转的DNA双螺旋模型,“我们在传统作物的基因序列中嵌入了量子共振标记,使得它们能够响应特定频率的能量场。”
随着她的操作,投影切换至分子层面。、
陈麟很快就看到无数发光的量子点正在植物细胞内穿梭,将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拆解重组。
“最关键的突破在这里。”苏教授放大一株小麦的根部特写,只见根须表面覆盖着纳米级的金属鳞片,“这些生物冶金涂层可以从土壤中提取微量元素,转化效率达到98%。”
“在火星试验田中,它们甚至能把氧化铁直接转化成植物所需的铁离子。”
陈麟走近一个标着“CR-7”的培养舱,他注意到舱内的玉米植株通体呈现出水晶般的透明质感,穗轴上的玉米粒如同宝石般闪烁着微光。
“这是第七代晶体作物。”
苏教授的声音带着自豪,“它们的细胞壁被强化为类金刚石结构,单个玉米粒就能提供成人一天所需的全部热量。”
“而更重要的是——”
她示意助手递来一个喷枪,对着玉米植株喷射出3000℃的等离子火焰,令人震惊的是——植株表面的晶体结构只是微微发红,内部组织完好无损。
“这简直是太空种植的理想选择。”陈麟立即意识到这项技术的战略价值,“毕竟它能承受宇宙射线和极端温差。”
“您说的非常正确,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