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明的手指在报纸副刊上戳了又戳,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
“这……这作者名跟你一字不差!凤阳知青许成军,还能有第二个?”
许成军闻言差点被口水呛着。
手一挥,抢过报纸。
头版右上角的副刊栏里,《秤星照春风》的标题下,果然印着自己的名字。
旁边还配了段编者按:“本文以枣木秤为镜,照见改革春风里的市井人心,字间皆是泥土气与新活气。”
....
淮河路的国营“劉鴻盛”小吃部里。
钱明喝着辣汤,冒的满头是汗。
俩人一路问了不少合肥当地人,最后找了这么家老字号。
“劉鴻盛”小吃部创立于1928年,在70年代是合肥屈指可数的国营饭店,以“胡椒辣汤+锅贴”闻名,其辣汤用骨汤打底,佐以胡椒、面筋、木耳,辛辣暖胃。
钱明叽叽喳喳个不停。
“我这不是激动嘛!咱知青点就出了你这么个能上报纸的,往后说出去都带劲!”
“一篇《谷仓》还不够,你一个人还偷摸在合肥干大事!”
“万一我考上北外了,说和作家许成军是铁哥们,那多有面!”
许成军刚把最后一口辣汤喝完,辣得直咂嘴,“作家不敢提,写了篇短篇,不过是借了政策的风。”
“嘿!这话说得!”钱明把饼子塞了满嘴,“不过成军,你这性子...发烧醒来之后可稳重了不少。”
许成军一怔,“人总得长大嘛!”
也幸亏他穿越到这个时代。
时代在转,
人也得跟着时代转。
许成军个人变化的再快,
跟时代比,跟更多人比,也不觉得起眼。
只是对这个时代的人,
这转的滋味,比21世纪里按部就班的成长,多了太多摸爬滚打的实感。
汗是咸的,偶尔混着泪。
没等钱明接话,许成军已经从裤兜里摸出两张粉白色的票根。
“《小花》的票,报社朋友给的,说是今年最火的片子。”
“看不看?”
钱明的眼睛突然锃亮:“就是刘晓庆演的那个?听说她在里面演红军,还跪着重走石阶,看得人直掉眼泪!”
“看!干嘛不看!咱这也是借了大作家的光了!”
“看就少说话,赶紧吃,7点场!”
....
合肥电影院的青砖墙上,《小花》的海报前面围了一群人。
刘晓庆穿着灰布军装,扎着绑腿,肩上的担架绳勒出深深的印痕,旁边印着“突破传统,震撼上映”的黑体字。
卖爆米花的老汉支着黑铁皮炉,转着摇柄的手满是老茧,“嘭”的一声闷响,白花花的米花就涌进麻袋,焦香漫出半条街。
“让让!让让!”穿蓝布衫的检票员挥着检票钳,钳口在票根上压出月牙形的印子。
许成军刚迈进影院,就听见后排传来争执声。
两个戴红袖章的姑娘正抢一张《合肥晚报》。
“你都看了三遍了,给我念念‘工商所撕牌子’那段!”
梳麻花辫的姑娘拽着报纸角,辫梢的红头绳缠在了对方手腕上。
“急啥?”另一个捏着报纸笑,“这许知青写得真妙,老周被撕了牌子不骂人,连夜用南瓜瓤糊新的,这认死理的性子看着真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