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一早,许成军蹲在知青点的灶台前,把最后一块玉米饼塞进帆布包。
知青点的粮票按工分分配,他上个月挣了280分工,折算下来是28斤口粮和7块6毛钱。
除去每天两顿红薯稀饭,省出的10斤粗粮票,刚够换这几块玉米饼。
“真不等队里的驴车?”
赵刚背着锄头从外面进来,裤脚还沾着露水,“俺跟队长说了,让老驴多歇会儿,专等你。”
“不等了,早走早到。”
许成军把帆布包甩到肩上,包角露出半截咸菜坛。
他摸了摸裤兜,里面是皱巴巴的二十块钱,几张地方两票、几张全国粮票,还有张县文教局盖了章的介绍信。
这是他全部的家当。
李二娃从被窝里探出头,揉着眼睛嘟囔:“成军哥,你这包看着比上次去县城沉多了。”
“出去办事,带了点土特产。”许成军笑了笑。
出门时,正撞见杏花往井台挑水。
水桶晃悠着,洒了一路水。
“成军哥,走啦?”她停下脚步,扁担还压在肩上,“路上当心!”
...
帆布包在后背硌得慌,里面除了干粮和棉袄,还有他这个月买的两盒火柴、一块肥皂。
肥皂要凭票供应,他攒了三个月的工业券才能换到手。
真贵啊!
-----------------
村口的驴车已经等在老槐树下。
赶车的王大爷正抽着烟,见了许成军,往车板上拍了拍:“上来吧,刚垫了新麦秸,软和。”
驴车是队里公用的,去公社一趟两毛钱,比步行能省三个钟头。
许成军刚坐稳,就见王老四的媳妇抱着个布包挤上来,包里露出半块红糖。
那是稀罕物,供销社标价八毛一斤,还得搭一两油票。
“成军知青,你这是去县城?”王老四媳妇把布包往怀里搂了搂,“听说县城百货大楼来了批雪花膏,两毛五一盒,就是得要化妆品票。”
“去合肥。”许成军往车外挪了挪,给她腾地方,“办事。”
这大媳妇小媳妇们在村里可少说话,一说起来话能把你族谱唠出来!
关键还得小心人家说闲话!
...
驴车碾过石子路,颠得人牙床发麻。
车板上堆着队里要卖的棉花,白花花的,王大爷说这一车能卖十五块,够队里买台新水泵。
“现在政策松了,”老人磕着烟锅,“前几年谁敢私卖棉花?现在不光能卖,还能议价。”
许成军望着路边的田埂,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为每天挣8工分卖力。
8工分值两毛四,够买三个玉米饼。
现在想想,从凤阳到合肥,光车费就得三块多,抵得上他十来天的工分。
-----------------
一个钟头后,驴车到了公社。
许成军付了车钱,站在路边等去县城的三轮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