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大豆计划
“国外的1200吨已经全部卖完了,国内这边还有2000吨现货。为了避免造成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我们平仓的速度很慢。
如果还是以现在的速度,剩下的大豆持续到年底的话,最多卖1000万吨。”
“1000万吨也不少了。”徐良道。
“是不少。你别忘了,现在国内的大豆丰收了,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平均亩产能达到260公斤。
6500万亩就是1690万吨。
所以,持续到年底我们手里的大豆还剩下近3000万吨。
前面的1000万吨也就罢了,后续的1950万吨的收购价可是每吨3000元,一旦大豆价格下跌,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好的。……但大豆怎么办?2690万吨大豆,按现在的平仓速度,明年2月份才能卖完。”姜晓阳道。
“你想整合国内榨油行业?”
华夏企业出海,在21世纪前十年的时候,被西方同行坑的头破血流,吃亏无数。
“你放心吧,京城的各大媒体和中央媒体那边,我都托朋友打了招呼。线上的部分有鸿蒙在,也不用担心。
所以在没有看到红岩具体账目的情况下,她也不清楚徐良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居然觉得美国人会帮他们这些外人?
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想的。”
不过,华夏到底是拥有五千年历史底蕴的民族,非常善于学习。
“看来你已经计划了很长时间?”
“是有一些,不过当初我们制定了高额的违约金,只要他们愿意赔钱,我倒不在乎他们违约。”
“我也没想着把国内所有榨油企业全部收购,这不现实。起码中粮这个国字头企业就不会妥协,而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多。很多人估计宁愿卖给外国人也不愿意卖给我。
4680万吨大豆,按照15%-22%的出油率,顶多能得到800万吨左右的食用油。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把西方强盗们的套路玩明白了,然后来了个青出于蓝。
徐良虽然能拿出这么多钱,但他也不会把宝贵的流动资金全部消耗在上面。
很多公司虽然提出了一些异议,但面对3000元/吨,比当时市价高出七百多块的价格,还是爽快的签了。
徐良笑道:“他们习惯了华夏的大政府,所以觉得美国也会这样。这是经验主义,倒不是他们脑子有问题。
刚说完,姜晓阳脑中闪过一道灵光,脱口而出。
这個想法在他脑海里已经装了很长时间。
虽然汉华跟别人签合同的时候3000元/吨的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国际价格,但现在却不同了。
事实上,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养殖业。
因此,能整合国内一半的榨油企业,就已经很不错了。
“国内现在的大豆每年消耗多少?”徐良问道。
徐良平静道:“现在国内榨油企业在干什么?”
“嗯。……以老美的贪婪,他们肯定也有同样的心思。与其便宜他们,还不如让我来整合。”
徐良能够想象现在美人拿着手机轻嗔薄怒的样子。
“为什么?”
线上媒体,必应、盘古浏览器、新浪这些顶尖网站都在鸿蒙手里。
肯定会站在汉华这一边。
哼,这些人真是在国内呆久了,脑子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