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车厢十分不稳,不少人都坐的难受。尤其是一些老同志,被挤的唉声叹气,一个劲儿的说晕车。
好在刘一民并没有坐多久,不到十分钟后就在朝阳门内大街上下车,顺着这条大街继续西走能直接到故宫的北门,北门后面就是南锣鼓巷。
《诗刊》编辑部在东四南大街85号,下车后走不到五分钟就能到。《人民文艺》在朝内大街166号,这里距离《人民文艺》也很近,大概也是五分钟的路程。
《诗刊》编辑部就是在文联和作协里面,邹获凡在信里面告诉他,将他的住宿安排在了作协的招待所。
刘一民背着重重的行李走到85号楼门口才重重地松了一口气,对着门卫室里面的老门卫笑着说道:“大爷,《诗刊》编辑部在哪里?这是我的介绍信,邹获凡同志邀请我过来的。”
穿着合身工装的大爷上下打量了一眼刘一民,露出狐疑的目光。接过介绍信看了一眼,验明正身。
“你是诗人?”
“算是!”
“这么年轻?你等着,我给编辑部打个电话确认一下。最近很多冒充诗人想进去见编辑的,你要是真的,他们一会儿过来接你。里面院子比较多,你不好找。”
门卫快速地给编辑部拨去了电话,对面问叫什么名字?门卫大爷冲刘一民喊道:“你叫什么民?”
刘一民还没说话,电话对面的人惊喜地喊道:“是不是刘一民?刘一民同志,是不是你来了?”
“对,是叫刘一民,你们赶紧过来领一下!”
三分钟左右,邹获凡就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用手巾擦了擦眼镜。
“刘一民同志是吧?我是邹获凡,一路坐火车来,辛苦你了!”
“邹编辑好,我就是刘一民!”刘一民伸出手笑着说道。
邹获凡接过介绍信看了看,高兴地从刘一民手中接过行李,不断地对他说着辛苦了。
“我们编辑部的同志们早都想见你了,里面还有你一个老乡。我先带你去招待所,给你安排下住宿。”
招待所条件比汝县招待所好多了,房间里面的各种用品齐全。
“这里前几天住的是个作家,给《人民文艺》改稿的。刘一民同志,来这里食宿我们编辑部包了,稍后给你几张饭票,凭票到食堂吃饭,不需要钱,有什么需要的你就跟我说。咱们住的这片很方便,旁边就是王府井。”
邹获凡热情地给他说道。
“咱们?”刘一民挑眉问道。
“对,我刚到《诗刊》工作不久,前几天住文化部招待所,但是那里是防空洞改的,太过潮湿。我也就搬到作协的招待所了,就住你隔壁。”
邹获凡想帮助刘一民收拾房间,被他给阻止了。
“那行,你先收拾。收拾完你休息一会儿,中午我过来喊你吃饭。”
邹获凡临走还不忘吩咐一下服务员,照顾一下刘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