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在这些运动上有好成绩的,那进军中,必然是要先有个官职头衔的。
当然,这些就该是那拉氏或者胤禛考虑的事情了。耿文华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奖金的多少,得让普通百姓家觉得,四年拼搏下来,是值得的。
那么,金牌就定为三百两,银牌为一百两,铜牌为五十两。剩余参加者,也不能白来一趟,嗯,一些点心物产做奖励就行了。
这个大概是心里有框架,所以耿文华写起来是毫不费劲儿的,片刻功夫就将这计划是给完整的写出来了。
她自己也懒得再去石榴院了,干脆就让丫鬟给送过去。
那拉氏正在看的时候,胤禛也回来了,十三福晋早已经告辞——那拉氏都低血糖了,她也不好留着劳累那拉氏了,所以就先告辞走人。
瞧着那拉氏半躺在那儿看东西,他就冲要张嘴禀告的丫鬟摆摆手,自去了软塌边,站在那拉氏后面,将那纸张上的东西看了个清楚。
只一眼,就辨认出来是耿文华笔迹。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耿文华又不知道要折腾什么了,等看一大半,心里也并不很以为意。
因为大清对于征兵,其实并不像是历史上那些朝廷,从民间征调。
大清是马背上得天下,打仗靠的是八旗子弟,所以大清的军队,十之八九,都是八旗子弟兵。这也是朝廷对于八旗十分优容的原因,八旗子弟从出生起就能从朝廷领米粮和银子,你若是不愿意上战场,那只这些也足够保证你衣食无忧。
你若是想过的更好些,那到了年纪就需得去兵部报道,然后被分到军营中训练,该上战场上战场。
不过到了康熙时候,倒是也开始征调汉人士兵了,统称为绿营军,他们是没有八旗子弟的那些待遇的,就是打仗,也是被安排在最前面的。
当然,是有些不太公平,但这世上,本也就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
八旗……谁让人家祖上是立下了大功劳的呢?再者,论起来忠心,皇上也是更相信八旗的。
不过到如今,八旗子弟是有些需得整顿的,皇上心知肚明,却是有些不好下手。胤禛心里也时常思索这事儿,到现如今八旗子弟已经多的京城都有些容不下了,朝廷每年光是给八旗子弟的米粮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都快有些承担不起来了。
于是当年祖宗规定,八旗无圣旨不得出京,就有些不太合用了。
“耿文华到底是天真了些,若是办比赛,可要分满汉?若是不分满汉,那这些比赛,就和汉人没多大关系。”看了片刻,胤禛忍不住点评,再者,若是只要儿童,如何确保那些武将之家出来的,和寻常百姓家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