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事儿还不能宣扬,若不是耿文华询问,那拉氏连提都不会提,府里甚至也只李氏和宋氏两个人知道,像是进府比较晚的,钮祜禄氏等人,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些事儿。
“不能用上好的白米,否则就不一定是谁吃了。”那拉氏以为耿文华也是要施粥,特意叮嘱道:“里面可以放些尘土,草根,树叶之类的,也不用担心吃坏肚子。再者就是这地点,需得提前选了
,但是万不能提前泄露了。”
耿文华赶紧摇头:“妾身没打算去施粥,妾身就是问一问……若是妾身想给慈济院送米粮……”
那拉氏笑道:“慈济院那边呢……几乎已经被瓜分殆尽了,京城总共有三个慈济院,一个是简亲王府常年接济的,一个是八福晋常年接济的,还有一个是京中商户人家接济的。”
这个省心,只要将米粮送过去就成了。
京城女眷,谁还没个做善事的热心了?至少六成,不是施粥就是施药,不是送米粮就是送衣服——府里有多的旧衣服,扔了怪可惜的,拿出去施舍与人,也是做善事儿。
当然,施舍衣服的是比较少的,一来是主子的衣服舍不得,也不愿意给陌生人穿。二来呢,丫鬟下人的,日子过的节省,哪怕是破旧了的衣服,也能做抹布,做鞋袜,谁舍得给出去?
“那除了这些,还能做别的善事吗?”耿文华又问道,有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这些事儿,都是她不曾听说过的。
那拉氏笑道:“自然也是有的,比如说哪里遭灾了,就捐些米粮之类的。或者呢,是听说谁家有难事儿了,接济几两银子之类的,不过这种,也需得是能求到主子跟前才行。”
耿文华了然,就好像刘姥姥一样,你得先和荣国公府扯上关系,能进门才行。
这种善事怎么说呢,反正是掏钱了,解了人家难处了。
耿文华问东问西,足足问了小半个时辰,眼瞧着都快中午了,她十分感动:“福晋可真是好性子,竟是半点儿不嫌弃妾身烦人话多,无论妾身问什么,您都十分耐心,若是做先生,那可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先生了。”
真的,换个老师,她这样问,指不定就要被斥责两句自己不会翻书吗?
人家那拉氏对她既没有教导职责,也没有解惑义务,得空了看看书喝喝茶,甚至睡会儿不成吗?在这里巴拉巴拉的给她讲解。
那拉氏噗嗤一声就笑出来了:“先生?你这话可太夸张了些。”
耿文华赶紧摇头:“妾身半点儿不夸张,妾身说的都是实话,像是福晋这样有耐心,又温和,还宽厚的人,最是合适做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