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老朱的本性(1 / 2)

洪武十三年,中秋夜。

应天府,奉天殿前宽阔的广场上,本该是赏月宴饮的喜庆氛围,此刻却笼罩在一片异样的肃穆之中。

自那神秘天幕横亘苍穹,每一次光影变幻,都牵动着整个大明的心脏。

此刻,天幕之上,正上演着一场洪武君臣们闻所未闻的厮杀,将中秋的清辉都染上了一层血色。

朱元璋端坐于御座之上,面色沉凝如铁。

皇后马秀英陪坐一旁,眉宇间亦是忧色。

太子朱标、燕王朱棣、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长兴侯耿炳文、永昌侯蓝玉等文武重臣,按品阶肃立阶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锁在那片变幻的光幕上。

画面剧烈抖动,腥风似要破幕而出。

泥泞滩涂,一支赤色鸳鸯战袄的军队沉默如山。号令短促如铁石相击,前排盾牌瞬间连成矮墙,缝隙中森寒长枪毒蛇般探出。

后排士兵手中那奇特的带钩长枪猛地挥下,精准勾倒对面挥舞狭长弯刀的矮小倭寇。

惨嚎撕裂寂静。

倭寇扑倒,寒光闪,人头滚落。

明军阵型如巨大磨盘,冷静、高效地向前碾轧推进,所过之处,只余无头尸骸。

画面猛地拉近,一张倭寇临死前扭曲狰狞的脸孔占满天幕,那双写满恐惧与不信的眼睛,死死瞪着洪武十三年的芸芸众生。

“报!台州花街之战毕!”一个洪亮嘶哑的声音穿透画面,“斩倭首两千一百!我军……亡三人!”

天幕画面倏然定格在那份触目惊心的报捷文书上——“亡三人”。

随即,光影流转,显出一支沉默行军的小股部队,不过四千之数,那面被硝烟熏染却依旧猎猎作响的“戚”字大旗,在残阳如血的天幕背景下,显得孤绝而锐利。

死寂。

广场上落针可闻。连中秋的微风,似乎也在这“亡三人”的恐怖战绩前屏住了呼吸。

“好!杀得好!杀绝那帮倭贼!”年轻的朱棣猛地挥拳,少年锐气喷薄。太子朱标亦颔首赞道:“有此虎贲,海疆可安,百姓幸甚。”

“直娘贼……”蓝玉压抑不住的粗重抽气打破了寂静,他死死盯着那面“戚”字旗,眼珠子几乎要瞪出血来,“四千!就他娘的四千人!砍瓜切菜……砍了两千多个脑袋?自己才折三个?”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脖颈,一股寒意直冲头顶。

徐达面沉如水,阅尽千军的眼底翻涌惊涛。

他右手拇指在指节上飞速点动,片刻骤停,眼中精光暴涨,猛地看向身旁同样一脸骇然的冯胜,声音压得极低:“冯兄,若在元末乱世……有这四千兵在手……”

冯胜喉结艰难滚动,无声点头。

答案已在彼此骇然的眼神中:此四千人,乃百炼精钢!放在元末,足以成为席卷天下的核心!数日聚起数十万流民,成就一方枭雄!这戚继光……练的哪里是兵?分明是四千个足以比美他们这些开国功臣的将星!

御座之上,朱元璋却纹丝未动。

他仰着头,鹰隼般的目光穿透天幕上戚家军整齐划一的动作,死死钉在那面“戚”字大旗上。

旗子在风中猎猎,在他眼中,却仿佛幻化成了吞噬盛唐的“安”字旗。

宽大袖袍下,手指关节捏得咯咯作响,一股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此人是岳飞,还是安禄山?

---

奉天殿前的气氛愈发凝重。

天幕光影变幻,映照着阶下群臣各异的神色。

朱元璋微微侧身,靠近身旁的马皇后,声音压得极低,仅容两人听闻,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焦躁和猜忌:

“妹子,看见了?四千人!杀两千倭寇,自己只死三个!这……这他娘的还是兵吗?”

最新小说: 手眼通天 乱世悍卒,先抢大将军花魁娘子 穿书成弃妇,反手搬空夫家去流放 烽火重燃:玉微归 侍女千千岁 边关小兵,从绑定军事体验馆开始 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从逍遥世子到君临天下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