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的路上,三叔公听闻姜姒电报上只发了两个字,也是无语的很。
“真的只发了两个字?”
“嗯。”姜姒点点头。
【结婚】这两个字,多简单明了啊。
“你啊你。”
三叔公张了张嘴,刚想说点什么。
就听到忠叔笑着打趣了一句,“姒姒小姐的性子,霍同志应该比谁都清楚,我觉得,他应该不会在意这些。”
三叔公心道,霍家那小子当然不会在意了。
以他对这人的了解,那傻小子收到电报之后,指不定有多开心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姒丫头这性子,一半是他们娇养出来的。
另一半,也是霍家那小子纵容出来的。
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想通了这些,三叔公也就不纠结了。
……
另一边,公安局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走访还有调查之后,案件终于有了眉目。
据姜家附近一家国营饭店里的服务员反映,在案发的前两天,每天中午和下午的饭点,都有一伙人过来吃饭。
和其他顾客不一样,这几人进来出去都戴了卫生口罩。
出手也比较阔绰,每次都要点四五个肉菜。
因此,服务员对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
“根据目前掌握到的消息,犯罪嫌疑人总共五个,年纪都在20到30岁之间。”
“其中1号犯罪嫌疑人,身高180Cm左右,体型偏瘦,本地口音,身上带着工具包,怀疑里面携带了专业的开锁工具。”
“2号犯罪嫌疑人,也就是之前的‘一只耳’,身高175Cm左右,也是本地口音。”
“3号犯罪嫌疑人,身高不足160Cm,苏省口音。”
“4号犯罪嫌疑人,身高170Cm左右,右脸脸颊从太阳穴到下巴的位置,有一道很明显的伤疤,怀疑是刀伤。”
“5号犯罪嫌疑人,身高也在170Cm左右,本地口音,长得白白净净的。”
“据服务员描述,这人和其他几人不一样,他外套里面还穿了一件工装,深灰色。”
“我们查了一下,目前沪市只有市机械厂还有钢铁厂的工服是这个颜色。”
“王明他们早上已经去调查了,应该很快就有结果。”
正说着,敲门声响起。
王明大步流星,一脸激动的走了进来,“头儿,查到了!这人是钢铁厂的!”
也是巧了,这两个单位的员工虽然有上万人,但最近连着请两天假以上的人,一共就只有三名员工。
第一位是个六十多岁的大爷,年龄对不上,第二位是个待产的女同志,也排除了。
最后只剩下一位!
“这人名叫林宝柱,他的姑姑林月茹九年前嫁给了姜同志的父亲,对姜家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
“而且这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听厂里人说,前不久他因为欠别人钱,还被对方堵在了厂里。”
作案时间和作案动机,林宝柱都具备了。
接下来,只需要按章程办事就好。
半个小时后,公安局一行人去到了林宝柱所在的家属院。
刚要上楼,有眼尖的公安同志一眼就看到了,正在附近徘徊的刀疤男还有一只耳!
这哪是犯罪嫌疑人,这分明是行走的三等功啊!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等李副局长一声令下,七八名公安同志一拥而上。
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死死的按在了地上。
“不许动,都给我老实点!”
公安同志拿出手铐,将两人先扭送到了车上。
听到动静,周边邻居都从门缝里探出了脑袋,乍一看到这么多穿制服的公安,心里还挺发怵。
“出什么事了,怎么来了这么多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