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姜姒斯斯文文的坐在那,工作人员笑着道。
“想好要去哪里没有?要是没有的话,就去黑省吧。”
“那边地多活少,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空闲的时候,还可以跟着当地人一起去跑跑山。”
“他们那边的供销社都有专门的收购点,平时捡捡山货,日子不比城里差。”
“要是运气好,碰到人参还有灵芝这些,一年可不少挣!”
这个,听上去还真不错。
但姜姒可不是什么烂好人,要不是插队可选地里没有大西北,她说什么也要送沈清清去西北吃土咽沙!
“谢谢你了同志,黑省好是好,可我特别怕冷,我想去南方行不行?”
这有什么行不行的。
工作人员立马道,“我们只是建议,最终还是看你自己,想去南方是吧,苏省,赣省,徽省,云省这几个地儿,你自己看看,喜欢哪个选哪个。”
“同志,我想去云省!”
啊?
工作人员愣住了,心里犹豫着要不要和这个小姑娘说一下实情。
云省这一批分配的地点都在西双市,那里的橡胶农场远离市区,交通不便。
去一趟县城坐拖拉机都要坐五六个小时。
对了,从沪市到西双市下面的农场,这期间要坐四天三夜的火车,两天的汽车,大半天的拖拉机,然后还要步行好几个小时的山路……
而且那边的活也不轻松,听说每天天不亮就要去橡胶林割胶,收集好的胶水还要自己担下山。
这姑娘看着娇滴滴的,也不像是个能吃苦的样子。
要是去了,不得哭死?
“小同志,你要不要再想想?”
“不用了,我已经决定好了!”
姜姒一脸坚定道,“领导说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身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更想去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发光发热!”
这话一出,工作人员还咋劝?
当即就鼓掌了,“小同志,还是你的思想觉悟高!我这就给你安排!”
姜姒点点头又道,“论觉悟,我和我弟还差远了,我弟说了他要和我一起下乡,路上也好有个照应,就是他是68届的学生,不知道现在能不能报名?”
能,这怎么不能呢!
别看现在68届的分配政策还没有下发,但大体方针早就已经定好了。
这一批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一律都要下乡。
眼下,有人主动报名,工作人员自然不会阻拦。
确定了一下68届学生中有沈清越的名字后,工作人员将他和沈清清的名字连同户口本上的资料,一同提交了上去。
这会下乡插队,国家是有补贴的。
每个省份的费用还不一样。
沪市这边的规定是,去云省插队的,每人有230块安置费,外加0.3立方米的木材计划用来建造房屋。
不过,实际上到手没有这么多,因为要扣除掉路费,以及路上吃饭的支出,这里60元。
落户公社要收取一部分费用,用作知青事务支出,这里10元。
余下的,还要拨付一部分给接收知青的生产队,这其中包括生产农具费,生活用具费,以及青黄不接期补助费,一共90元。
最后每人到手也就只有70元。
两个人就是140元,工作人员将点好的钱装在一个信封里交给了姜姒。
姜姒愉快接过,这些年他们吃姜家的喝姜家的,可没少花钱。
光这点连利息都不够。
所以这钱,她拿的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