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小女孩忽然攥住了她的衣角。
妇人有些惊慌,因为怕弄脏了她身上的干净衣物,她却柔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一定要好好长大。”
在这个外族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时代,普通百姓就连生存都变得极为艰难。
光,打在小女孩洋溢着笑容的脸上,格外灿烂,“我记住了,姐姐。”
距离广州商业区不远的总督府高门大院里,阳光通过墙砖的镂空,斜入院室。
“阿沁,什么时辰了?”
丫鬟看了一眼水钟,水流从器皿中由高到低缓缓流下,直至最后一个蓄水的铜漏,随着积攒的水位高涨,立在水面上的标尺逐渐上移。
“小姐,卯时七刻了。”丫鬟走进房间,接过镜台上的木梳。
“爹爹说今天会有洋人的商船到港,我想去商行看看,来广州这么久了,还没有去过呢。”她道。
“可是老爷说最近广州不太平,让您不要出门。”丫鬟担忧道。
“就去看一眼。”她转过身,合起双手,可怜巴巴的望着丫鬟,“阿沁,拜托啦。”
“那好吧,不过说好了,不可以外出太久哦。”丫鬟无奈,只得让步道。
“嗯。”她笑眯着双眼点头。
珠江两岸有着最繁华的贸易区,中国商馆所创办的广州十三行,历经多次火灾,仍然存续,以及由洋人经营与居住的夷馆,与中国商人所经营的十三行遥相对映,当地人称之为,十三行夷馆。
“小姐,您真是好眼光,这是我们商行最负盛名的木雕折扇,就连西洋的那些贵妇人都在争抢。”掌柜卖力的推销着店铺中的货物。
“我听过一些关于十三行的扇子,很受宫廷贵族的青睐。”观赏折扇的女子说道,“真漂亮啊。”
折扇的扇心,采用的是镂雕,扇叶由丝带连接,两边的扇骨雕刻着精致的花鸟纹案。
扇子并不大,精美程度,更多的是作为随身装饰,因而路过店铺时,她便一眼相中了这把精致小巧的折叠扇。
“多少钱?”她问道。
那掌柜听着她的口音,打量了她一眼,于是伸出手比划了一个数字,并补充道:“银元。”
丫鬟大惊,开口道:“你这掌柜,不过一把木雕扇子,怎的漫天要价,卖得这般昂贵。”
“这可是出口海外的。”掌柜道,“西洋那些贵妇人重金求购还没有呢。”
“这样的扇子,通过海运,卖到西洋倒是值这个价,可这是在广州。”
就在丫鬟与掌柜争执价格时,身后传来了解围的声音,“可以让我看看吗?”说话的女子走到了她的身前,伸出手轻声说道。
“啊?”她看着上前来的女子,穿着与商馆不太相符的西洋服饰,并留着对这个时代来说是悖逆的短发,身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颖,第一次如此接近新时代的事物与人,她显然慌了神,“扇…扇子吗?”
“是的。”
她慌张的将扇子交给了她,并再次偷偷瞄了一眼,心跳不由地越来越快。
品鉴完折扇后,她向店家说了一个数,并打断了他的反驳,“十三行的名声,就是被你们这些人败坏的,百姓为什么会痛恨,难道要等对面的夷馆彻底超过你们,你们才会醒悟吗。”
随后她将折扇买下,并送还到想买扇子的年轻女子手中,“我替广州的商会向您郑重道歉,并将这把扇子当做赔礼赠送给您,美丽的小姐。”
“可我并不认识你,怎么好意思收下扇子呢。”女子并没有立即接受。
“我叫沈卿辞。”她道,“现在,我们认识了。”
“表小姐?”那掌柜大惊,因为这家商行的女主人姓沈。
“卿辞…”她瞪着清澈的双眼,“我是不是在哪儿…”思绪翻涌,“见过你。”
“我就说我曾经见过你的。”木屋内,两个眉目清秀的少年躺在同一块席垫上,“原来你真的是齐王之女。”
渤海上的秋风,吹进木屋内,卷起了窗前的竹帘。
“几年前,在我父王迎娶王后的昏礼上,你是齐国公主,王后的同胞妹妹,姬蘅。”
“按照辈分,我应该唤你一声姨母才是。”
“什么姨母,我才不想呢。”姬蘅侧过身,背对着说道,“都怪你们,把我阿姊带走了。”
她便翻身撑起自己半个身子,“原来阿蘅是舍不得姐姐呀。”
“那你嫁给我好了,我是燕国的公子,你嫁给我,就能经常与你姐姐相聚了。”她天真的说道。
“你又不是真的公子,我怎么嫁给你?”姬蘅回头道。
“谁说我不是真的公子,父王说了,以后整个燕国都是我的。”她瞪着眼睛认真诚恳的说道。
“你难道不是和我一样,为了求学才假扮成公子的?”姬蘅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