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命徐世勣镇守黎阳仓,表面上是个美差,其实被李密疏远,远离瓦岗中枢。
一场血腥屠杀后,李密取得瓦岗军的绝对统治权。
李密曾经和第一任老板杨玄感提出攻取洛阳为下策。杨玄感就是因为采取下策才一败涂地,可李密这个战略家如今像失忆了一样,也学杨玄感在洛阳和隋军打得头破血流。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大将宇文化及和禁军将士们包围起来。炀帝非常生气地问道:“你们实在胆大包天,难道不知道这是死罪吗?是谁让你们这样做的。”
禁军将士们回答说:“你这个暴君,天下人对你恨之入骨,希望把你千刀万剐,我们要杀你,还需要别人带头吗?”宇文化及等人逼炀帝自尽。接着立杨广的侄子杨浩为帝,自封大丞相。
李渊闻报不禁恸哭道:“我北面事人,不能往救故主,敢忘哀痛么?”其实他心里早就高兴死了,因为隋炀帝一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做皇帝了。
公元618年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建立唐朝,改元武德,定都长安。
这时镇守洛阳的王世充、元文都等文武大臣也拥立杨侗称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
宇文化及的大军直奔洛阳而来,隋朝众臣商量着该咋办。这时有人提出,城外不是还有瓦岗军吗?不如我们招安李密吧,向他许以高官厚禄,让瓦岗军去打宇文化及,等到他们两败俱伤,再一起收拾好了。
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可是李密居然接受了。
随后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宇文化及打败。
洛阳城中的王世充见时机已到,一边架空皇泰主,一边与李密展开决战。
瓦岗军早已是强弩之末,最终被王世充击溃。李密和众多瓦岗英雄四散奔逃,有的投靠李唐,有的归了王世充。
王世充起初对杨侗颇为尊重,后来和元文都等人发生权力冲突,王世充先下手为强除掉了对手。大权在握的王世充逼迫杨侗禅让自己称帝。王世充为绝后患,派心腹杀死杨侗。年仅15岁的杨侗临死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愿来生不生帝王尊贵之家。”
却说瓦岗军溃灭时,留守黎阳的徐世绩继续履行职责,守住瓦岗最后的财产。
这时魏征已经随李密投降李渊,他过来劝说徐世绩降唐。
徐世绩决定降唐,但他声称自己所占的土地都属于魏公李密,我不能用旧主的土地邀功请赏。于是他将当地的户口、州县名录全部转交身在长安的李密,借李密之手转交李渊,自己不要任何封赏。
李渊听说此事后不由称赞徐世绩是“纯臣”,封曹国公,赐姓李。后来唐太宗即位,为避讳,徐世绩又改称李绩。
李密投靠同属关陇集团的李渊后,自以为可以得到重用,结果只得到光禄勋这样一个虚职。
光禄勋总领宫内事务,秩位虽高,就是个高级管家。恼恨的李密图谋东山再起,不料东窗事发。曾经的瓦岗军领袖被唐朝的地方官斩杀,传首长安。
李密死后,徐世绩请求李渊为李密办丧事。李渊念他们君臣一场,也就同意了,之后徐世绩亲自穿上孝服,将李密风光大葬。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攻破洛阳击败王世充,在王世充帐下效力的瓦岗旧将单雄信被俘。单雄信曾在战场上险些取下李世民首级,这段经历给李世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他坚决将单雄信处死。
徐世绩当年和单雄信一同起兵响应翟让,誓同生死,这段情义终生不忘。徐世绩当即跪下向李世民求情,请他免单雄信一死,可是李世民不同意。
单雄信临刑前,徐世绩到狱中与他诀别,泣涕而言:“我不惜余生,想要与兄同死,但我已经以身许国,忠义难两全,况且我死了,还有谁能照顾你的妻儿呢?”
接着,徐世绩用刀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对单雄信说:“就让此肉随兄入土,也算是我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单雄信听了,毫不迟疑地将这块肉吞下,慷慨赴死。
有这么一句老话:“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瓦岗英雄最终没能兑现同生共死的承诺,而是各奔东西,甚至自相残杀。
徐世绩对李密的忠和对单雄信的义,是瓦岗军仅剩的最后一丝道义。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杨广是一个荒淫的富二代,是个昏庸的亡国之君:他弑兄奸母,残害忠良;他巡游无度,靡费奢侈;一生乱用民力,征发数千万人次,民不聊生。然而他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实干家:他平定陈朝,统一天下;他修建东都,迁都洛阳;他开疆扩土,平定吐谷浑,通丝绸之路,迫使突厥分裂;另外他的诗文更是一绝,被历代名家所称颂。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
杨广生前对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注意选拔人才。他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为了能够更好地发现人才,杨广命令那些负责视察各州的官员,主动寻找文才出众,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经过考察之后将他们送到京城。杨广安排专人组织这些读书人进行学术辩论,之后给他们排列名次。这样一来,很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从此走上了仕途。
杨广急功近利,葬送了江山,但千百年后,运河两岸的百姓仍然在享受他的成果。皮日休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却说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后,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只想安于现状,不再有远大的理想,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有位侍女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后,自己便深夜前往。
这位侍女姓张,在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为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这晚李靖独坐灯前,想着白天的事,觉得前途渺茫,正在发闷,忽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竟是白天在司空府里见到的侍女。李靖问她这么晚来干嘛?红拂开门见山地表明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随其闯荡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却又担心杨素那边没法交代。红拂安慰他说:杨素年纪大了,近来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会追究。
李靖一听当即应允,二人扮成商人离开长安。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最终不了了之。
二人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相貌粗鄙,不过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就与他拜为兄妹。三人来到汾阳见到李渊和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于是请他们三人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欣然前往,而虬髯客却说:“既有**在此,我当另谋他途。”又说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女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一定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清点他家中之物,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读,兵法韬略大大增长。
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帮他们父子平定江南建立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也成了一品夫人。
李渊称帝后,大臣们提出要征伐东北,李渊感到有些为难!现在东北就剩王世充这个大户,李渊也明白应该对他发动攻击,可是派谁去合适呢?当然派李世民去比较有把握,可是他不想派,因为很多大臣都在背后议论说,如果没有秦王就没有唐朝,好像唐朝是这小子成立的一样!如果李世民把东北地区解放了,他的尾巴还不翘上天啊!
于是无论谁劝李渊进军东北,李渊都不想提!随后李渊派李世民带兵守着唐朝与洛阳的搭界处,以防王世充与窦建德前来侵犯,并专门交代,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能擅自招惹他们!又把李建成派去关注突厥人的动向,也专门交代,只要突厥人不来侵犯,千万别惹他们!
李渊把国防大事安排妥当之后,又把朝中事务交给萧瑀全权处理,他自己开始享受人生了!
于是他每天带着美人在皇家花园里游乐,并常在晚上搞文艺晚会,他似乎忘了他表弟杨广是怎么死的了!
这天,长安来了个外国文艺团体,听说演得不错,李渊就派人把这个团体请进宫里来表演!
李渊见胡人安比奴跳舞跳得非常优美,一高兴就把他封为散骑侍郎!他还跟着安比奴学习跳舞!他跟安比奴跳舞就像黑熊VS水蛇一样。大家都说陛下跳得好!其实心里非常恶心!
大臣们对李渊跳舞并不反对,你跳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可你不能提拔一个舞者当侍郎啊,你提拔也没关系,可是你得先提拔我们这些功臣啊!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还不如安比奴扭扭屁股,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啊!
大家虽然在背后议论,可是都不敢跟李渊讲。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李渊可不是革命初期的那个李渊了,那时候的他胸怀像大海那样宽广,现在他的胸怀变得比针尖还小,猜疑、暴躁,好像谁欠了他的江山似的!
礼部尚书李纲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同志,他感到这样下去肯定会影响皇帝的声誉,说不定还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于是他找到李渊问:“陛下,您不想统一全国了吗?文臣武官都没有得到提拔,您提拔一个舞男不太好吧!”
李渊一听非常不高兴,他瞪着眼睛厉声说道:“胡闹!我不就是封了个演员吗,如果我连封官的权力都没有,我还当什么皇帝啊,干脆由你来当这个皇帝好了!
看到皇上这种态度,李纲不敢再劝了。他又找到裴寂,让他劝劝皇上,结果裴寂摇摇头说: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可李纲就爱狗拿耗子!对这个事情认真起来没完。
李纲又找到刘文静,刘文静却说裴寂还不如安比奴,安比奴跳舞看着顺眼,裴寂拍马屁一点不好玩。
这天刘文静和他的兄弟刘文起在家中饮酒。因为自己的地位远不如昔日的好友裴寂,刘文静心中有气。豪饮几杯后十分伤感,愤怒之情油然而生,他猛然拿起佩刀狂砍柱子,一边砍一边说:“你裴寂论学识不如我,论谋略不如我,论功劳还不如我,凭什么你得到的赏赐比我多,官位比我高,早晚有一天我要杀了你!”
刘文静的小妾郑氏,因为数日不得宠,所以对刘文静怀恨在心,就将刘文静的酒后狂言告诉在皇宫中当值的哥哥,他哥哥又把这件事告诉皇上。李渊知道后,竟然让裴寂来审理刘文静的案子,这是不合常理的。虽然副主审萧瑀和李纲都认为刘文静,只是酒后失言,其实并没有谋反之意。结果裴寂只用一句话,就让李渊下定决心杀了刘文静。裴寂说:“刘文静虽然非常有才,但是性格乖张、阴晴不定,如果留着他,日后一定会成为大患!”
刘文静和裴寂,从“好兄弟”演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二人跟着李渊起兵成功后,利益分配不均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裴寂和刘文静分别成为两个对立派别的代言人,在两个派别的暗中较量中,刘文静首当其冲地成为炮灰。
李渊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建成是“公司”的法定继承人。而李世民是这个“公司”的“候补继承人”。
刘文静非常欣赏李世民,他认为在“李氏家族”企业中,只有李世民具有“麒麟之才”!
不但如此,刘文静还经常在公开场合称赞,李世民的才能堪比刘邦、曹操。虽说刘文静的眼光很毒,但他公然将李世民比作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那你把李渊和李建成比作什么?难道你想让李渊直接当太上皇,让李建成甘心当王爷不成?
从李渊的立场看,把刘文静留在李世民身边,就是一个祸害,刘文静日后一定会怂恿李世民争夺皇位,所以李渊一定要除掉刘文静。
虽然李渊承诺过可以免刘文静两次死罪,其实不过是空头支票。如果皇帝想杀你,给你一百张“免死金牌”都没有用。
李渊除掉刘文静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敲打秦王李世民,警告他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想不到李渊的敲打,不但没能震慑住李世民,反而起到了激发的作用。
所以说刘文静之死,为日后的“玄武门事变”埋下了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