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希木说:“谢谢璐妈。”
汪璐听见他还是叫“璐妈”,不由得笑了笑。她不是那种世俗意义上长得好看的女性,骨骼很大,面相很“凶恶”,然而笑起来时,却像是浓云裂开一道缝隙,金色的阳光洒下来,叫人紧绷的心情全都消失了。
叶希木走到门口,汪璐却又叫住了他:“叶希木,你脑壳上怎么搞的?”
叶希木道:“昨天下雨路上打滑,骑车摔了一下。”
“不是吧?”汪璐站起来走到他身边,“把你头发撩起来我看一下。”
昨天医生给缠的绷带、贴的纱布,他今天全都给拆了,避开伤口洗了个澡才出门的,本来以为不是很明显的,文骁和孔子牛他们都没发觉,没想到还是被汪璐看到了。
叶希木很勉强地把头发捞起来一点,又很快放下。
“感觉还有点严重,涂了碘酒?”
“去医院拿了点药,没什么事了。”叶希木说。
汪璐将信将疑,但没有再追问,只是突然换了个话头:“我在你档案里头,还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的东西。”
叶希木一脸茫然。
汪璐说:“我们过去一直以为你是个老实儿们,想不到你进实二之前,还蛮喜欢打架。”
叶希木羞愧:“没有喜欢……”他记得很清楚。不过说实话打架的事都赖不着他,主要是文骁和翟放放这俩活宝,一个一天到晚到处挨打,一个一天到晚到处惹是生非。他突然意识到这事的严重性,“这些还都记档案里了?”
汪璐道:“没给你记处分,但提了几笔。”她盯着叶希木,“你现在也算改邪归正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冲动,听到了吗?”
叶希木点头。汪璐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开。
叶希木走后又过了一两分钟,办公室的另一扇门打开,年级主任饶世敬走了进来。
汪璐没好气地说:“一个年级主任,天天在外头偷听。”
饶世敬笑道:“璐妈撅人,我哪敢进来?”
汪璐道:“我今天态度够好了吧?”
饶世敬思考了一下,才说:“你跟他说那些,好不好啊?”
汪璐无奈道:“别的该说的迟主任应该都跟他讲过了,我还能说什么?现在最怕的就是他人坐在教室里,心还在他爸爸那里。”
饶世敬道:“他到底才这么点年纪,妈妈去世得早,现在就剩一个爸爸,能不着急吗?我是怕把他逼得太紧了,压力太大,起反作用。”
“这我倒不怕。”汪璐哼了一声说,“你看他出门晃晃悠悠那劲儿,是有蛮大压力的样子吗?我倒是怕他太重感情,太讲义气,把自己的前途不当回事。”她抬起头,“听说他爸爸是因为打了辰沙集团的人进去的。”
饶世敬沉吟:“也是。所以你拿别人来逼他好好上学,也是个办法。”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也只能走着看了。”汪璐说,“相信叶希木吧,这个小孩是有点子东西在身上的。”
--------------------
第10章 戏弄
早上醒来时枕头边趴着一条黑色细毛虫,季辞着实吓了一跳,整个人从床上弹了起来。
好在只有这一条,把虫子从床上扫下去后,季辞想起来,小时候和陈川爬上好些年没人上去过的阁楼“寻宝”时,就曾见过这种毛虫,它们成群结队地滋生在潮湿发霉的、无人在意的角落。
这个房间是她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墙上还贴着九几年的报纸和日历挂画,甚至包括95版杨过和小龙女、98版还珠格格的海报。鲜艳的颜色都已消退,往事却都历历在目。
这次回来,还是第一夜睡在老屋。按照龙湾风俗,停灵那晚逝者子女需要守夜,母亲是横死不能在家中过夜,只能在老屋外面临时搭了一个棚子,把棺材停在那里。季辞在灵棚里待了一夜,听了一夜的丧鼓,几乎没有合眼。
后面几天着急忙慌处理各种母亲遗留下来的事情,时不时白天回一趟老屋,晚上还是住在江都风华,方便跑派出所、银行等各种地方。家婆也没有要求她住在老屋陪她。
季辞总觉得,家婆季宗萍是个很“独”的人。
不像陈川的家公家婆总是盼望子孙承欢膝下,她的家婆季宗萍从来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她在这座老屋和家婆一起生活的十来年里,家婆很少限制她什么,她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在陈川家老屋住就在陈川家老屋住。后来上小学,陈川妈妈吉灵云让她跟着陈川一起去城里住,家婆也并没有挽留。
但在她出国之后,快七十岁的家婆竟然学会了使用电脑。她让季颖给她买了一台笔记本和一个佳能照相机,她有空的时候就把老屋的边边角角拍下来,还拍自己养猪养鸡、种菜种花的照片。照片导进电脑,然后用qq发给季辞。
去年她又让季颖给她买了一个屏幕很大的三星手机,注册了一个微信号,在朋友圈发她拍的照片和视频。季辞觉得有意思的时候,就会给家婆打视频电话,祖孙二人聊上几句。
她和家婆就这样保持着一种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关系,冷冷清清的,干干净净的,远不像在陈家的那种滚烫粘稠。
季辞碰了碰墙上她贴上去的乱七八糟的纸条和画片,发现竟然粘得很牢固,表面没有一点灰尘。她掰了掰,意识到家婆重新上过胶。
看来家婆一直在精心维护这座老屋,维持它原有的模样。
只是再怎么维护,到底比不上人气的滋养,挡不住潮气和虫子的入侵。不知道是不是幻觉,季辞总觉得母亲去世之后,这座老屋衰老得更快了,哪怕母亲生前也并不住在这里。
季辞洗漱完去到后院,发现家婆已经出门了。厨房里找到了家婆自己做的灰面粑粑,就着蜂蜜吃了两个。蜂蜜也是自产的,家婆养了五箱蜜蜂,她好像什么都会。
刚下过大雨,今天的阳光格外好。但这间房子因为是后院的偏屋,窗子朝北,阳光只能通过屋顶的亮瓦斜斜地达到地面上。房屋空旷,这两道日光反而更显冷清。季辞独自一人吃着蜜,渐渐想起家婆的那些往事。
季家的成分不太好。据说家婆小时候,还见过她的一个舅舅穿着军装、骑着高头大马回来过。后来季家就遭了殃,到六十年代末,季家只剩下了家婆一个人。
家婆没跟她讲过那时候的事,但可以想象家婆当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绝望且崩溃。家婆在1969年的冬天生下了季颖,在彻骨的寒冷中,母女二人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家婆从来没有提起过家公,家中也没有任何家公的照片,只知道他是537厂的一个人。据说季颖见过,但显然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因为季颖也从来不提起自己的父亲。也许家公给予过一些帮助,让母女二人艰难地挺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到了八十年代,季宗萍重新拿回了季家老屋,并且分到了田地和山林,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但家公对她们的感情,看起来抵不过他自己的前途。537厂撤离的时候,家公干干脆脆地走了,从此再无联系。
关于季宗萍的生平,季辞就了解这些。这么多年,无人能窥见季宗萍的内心世界。陈川的家公家婆说过,季宗萍是他们见过的最利索的人,也是最顽固的人,一辈子不懂得伏低做小,所以吃一辈子苦。对于他们的这个评价的后半段,季辞并不赞同。她认为家婆是个很聪明的人,她只是选择了最能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