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闰下意识回答:“好看,就是太素了。”
杨戬出乎意料地张开双臂,低头观察自己:“素吗?”
这可是他在城里最好的铁匠铺里定制的。
敖闰一本正经地应声,按照她的审美道:“你应该穿黄金甲。”
杨戬失笑。
是了,敖闰喜欢亮澄澄的颜色,送他的生辰礼也是鹅黄袍。
杨戬自如地揽住她的背,走几步意识到自己的甲胄可能会硌到她,又松开手笑道:“下次穿金色。今日登台拜将,你我同去观礼。”
“是在岐山将台吗?我前几日看见了,将台有三层,确实气派。”敖闰回忆起散步时发现的景象。
“正是。此台为姜师叔所筑,武王将在这里拜姜师叔为大将军,敬告皇天后土、山川河渎之神。”杨戬仔细为她解释。
他们离开营地,只见仪仗浩荡地排了七十多里,旗帜从城内摆到岐山。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全都互相搀扶着看热闹。人群中露出几颗道士的丸子头,是杨戬的师弟们在随波逐流。
敖闰喜欢热闹,跟着杨戬慢慢向前挤。一个老汉撞过来,即将挨到杨戬时让敖闰隔开了,她的声音淹没在嘈杂里:“杨戬,你的甲胄容易磕到人。”
杨戬挑眉,似乎没有听清,俯身晃到她耳边:“你说什么?”
敖闰握住他的手臂,将他往自己怀里拉了拉,几乎将杨戬高大的身躯抱住,扬声道:“我说你和其他人保持距离。”
杨戬凤羽般的眼尾弯起来,语气沾染了周围的雀跃气氛,欢快地应道:“好啊。”
那就只能我们贴得近一些了。
敖闰拥着杨戬,手掌贴在他腰间冰冷的战甲上,时不时与回头的他对视。
这七十多里走得格外漫长,敖闰很少流汗,此时竟也有汗珠划过鼻梁,落在她衣领。
终于望见将台了,敖闰踮起脚,扶着杨戬远眺。
金台三丈高,巍峨广阔,共有三层。第一层东南西北和中央各立二十五人,按各方颜色穿衣执旗;第二层三百六十五人,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执旗;第三层七十二人,按七十二候执剑、戟、抓、锤。每层俱有祭器、祝文。台下仪仗对称排列,众人衣冠整肃,剑戟森严。
敖闰正感叹时,忽有粗砺的触感落在她眉尾,她疑惑侧眸,正见杨戬为她擦去额角流下的汗水。
杨戬摘下了右手的手套,动作温和。
他头盔下的穗子在风中轻晃,敖闰不自觉被吸引目光,心中有种情绪如电光石火,转瞬出现又消失。
百姓的交谈声渐渐变小,武王在万众瞩目中迈出鸾舆。西岐大夫散宜生在旁提示,“大王请元帅下辇。”武王依言上前,欠身道:“请元帅下辇。”
姜子牙急忙下辇,行至将台边,听散宜生宣读祝文。
他的长须被风吹拂,视线落到台下窃窃私语的徒弟和师侄们身上。
木吒发现他在看自己,还开心地蹦了蹦,口型很明显是喊“师叔”。哪吒双手环胸,默默远离他几步。黄天化和弟弟们凑在金吒身边滔滔不绝。雷震子崇拜地看着他二哥姬发。武吉和龙须虎笑呵呵地对视。
姜子牙无奈地摇摇头,眼中也漫上笑意。
每读完一段祝文,姜子牙就上一层台。他登上台顶时,将官用红漆托盘为他捧来宝盔。
这头盔金光闪闪,灿然夺目,上面栖息四只累丝凤凰,绕着珊瑚碧玉,钉着珍珠玛瑙。
敖闰瞪大眼睛,推推身边的杨戬,“这个好看!”
杨戬含笑附和道:“嗯,好看。”
将官又送来袍甲,这袍甲更加华贵,赤红似火,配着绿丝绒的扣子和紫丝绒的边角,胸前镶着五颜六色的千百朵花,满布织金花纹。
金吒等人笑得前仰后合,姜子牙绿着脸接过,只有敖闰眼眸亮晶晶地发出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