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禅观与净土 > 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1 / 2)

净界法师主讲

《禅观与净土》,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堂课跟大家研究的是,圣道门的禅观跟净土念佛的交互结合。佛陀在大乘佛法开演了很多的法门,在这么多法门当中,最特别的就是净土法门。净土的特别在于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它是一个他力加持的法门。净土宗的人,从我们的心跟佛号接触的一刹那开始,不管是今生的安乐、不管是来生的解脱,都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造成的,完全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

既然净土宗的所有功德力,都来自于佛陀,我们到底要做什么事情呢?净土宗的修行者,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感应道交。我们必须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蕅益大师讲:整个净土宗的核心思想在于“转他成自”。

弥陀的功德是已经成就的,你是不是能够把弥陀的功德转变成自身的功德?这是净土宗的成败关键。当然,转他成自的重点在于临命终;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的心跟弥陀的心,心心相应、感应道交,所以,弥陀的功德就到我们的身心世界了。感应道交在临命终时到底是什么样的相貌呢?印光大师把感应道交讲出了很重要的概念:临命终的人,当你的心提起佛号的时候,你明了的心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是你的心完全地投入弥陀的功德大海。

我们知道临命终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往生,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人生不堪回首。临命终的人,你的头只要往后一望,净土就去不了,你向前往生的心要百分之百的坚定。我们今生遭遇过很多的善恶因缘,到临命终的时候,你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放下,一心一意地忆念来生的净土。当临命终的人全心全意地放下今生的因缘,而去忆念来生的净土,这个人就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所以,临命终最大的障碍,就是你不能再回忆过去了,人生不堪回首,这个很重要。

在“即众生心,投大觉海”的目标当中,善导大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概念,叫做顺从本愿。为什么这个人临终的时候,能够成功地投入弥陀大海?有些人却投入了娑婆世界。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平常有接受到,一种顺从弥陀本愿的思想?在净土宗从二祖善导大师,提出顺从本愿的概念以后,一直到三祖到蕅祖、莲宗九祖,他就提出了一个很完整的修行概念。在《弥陀要解》他提出了事修跟理观,临命终的人能够顺从本愿,蕅益大师提出两个概念:

第一个你要提起佛号,因为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桥梁。我们跟弥陀感应道交,中间要有桥梁。我们跟佛陀的心是有距离,你不建立佛号,中间没有桥梁;提起佛号是基本功,叫事修。我们要让佛号在身口意运转的时候是熟悉的,这个事修当中,你的心态就很重要,能够念念对弥陀的功德顺从。这个地方有个问题,我们的心习惯于顺从颠倒妄想。这时候我们怎么样把顺从颠倒妄想的心,转变成顺从弥陀功德的心?这个是净土宗的成败关键,就是所谓的理观智慧。

为什么要把念佛跟禅观做一个结合?就是我们必须除了提起佛号以外,要调整心态。把我们习惯性跟着妄想走、跟着感觉走的心态,慢慢地在临终之前,成功调到开始跟着弥陀的功德走,随顺弥陀的功德。到临命终的时候,你才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跟弥陀感应道交、往生净土。

基于这个理由,我们开出了这个课程。我们来看课程的讲义。将述此义,大科分六。从顺从本愿的概念,我们提出了六科:

甲一、基础篇。就在改变思想,从颠倒妄想到顺从本愿这个概念当中,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基础?这第一个。

甲二、观照篇。基础建立以后,我们开始调整心态了。先把基础打好,基本的三种善根建立以后,我们怎么去做智慧的观照?然后慢慢地、真实地顺从本愿。

甲三、念佛篇。顺从本愿以后,我们就有资格来念佛了,就提起佛号修皈依。我们怎么样观想呢?让佛号在身心世界扮演救拔我们的角色。我们怎么建立一个对佛号的皈依?这是第三个念佛篇。

甲四、往生篇。这很关键了,我们怎么样把每一句佛号导归净土?诸位,我们一般人念的佛,大部分都没有导归净土。比方说有些人肚子痛他念佛,念好了,肚子不痛了,他就不念佛了;这个佛号是导归哪里呢?导归到消业障。你要求一个东西,没有把握,你念佛得到了,也不念佛了。你的心都在娑婆世界打转,“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心中所想的都是娑婆世界的因缘,没有一句佛号是导归净土的。念了一百句,百分之九十九佛号都落到娑婆世界了。

我们很多念佛人跟往生是没有关系,他只是在念佛,佛号根本就没有导归净土,每一句佛号都流到娑婆世界去了。你平常的佛号是没有导归净土,临命终时也不可能导归净土。你种下的种子,因地是这样种子,它开出的结果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把每一句佛号都不流失掉。你怎么样能够把握每一句佛号?念念佛号都导归净土,这是很重要的,不要浪费掉了。

所以我们在念佛篇以后提出一个往生篇,怎么样引导佛号?念佛不难,只要对佛号有信心,你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相信它是救拔你的,你就可以把佛号提起来了。但是念佛以后,你怎么样引导佛号,让它成功的到净土去?这是关键。所以,当我们建立一种基础、观照、调整心态、提起佛号以后,我们怎么样把佛号导归净土?这是第四科。

甲五、破障篇。当我们成功地建立佛号、导归净土,可能会把无始劫的烦恼障、业障逼出来,因为你的生命开始改变。这个时候真妄交攻,我们遇到内外的障碍,怎么去突破!

甲六、功德篇。最后开始说明,当我们在因地上准备好了资粮力以后,到了净土有什么样的三辈九品的差别?讲功德篇。

《禅观与净土》这六个主题,一、前面两个主题是、,是偏重在大乘的善根。你要调整心态,这是大乘的共法。所有大乘修行者,没有人说大乘佛法一开始就让你去修波罗蜜的。你一定是先调整心态,建立大乘的善根,才有资格修习六波罗蜜。诸位,净土宗要具备两种善根:大乘的善根、净土的善根。你心态准备不够,没办法顺从本愿;你必须要先处理无始劫留下来的妄想,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往生的人要知道:你要先面对你的过去,才有资格谈未来。我们过去生在三界打滚太久,留下了太多的问题。当然我们不是所有问题都处理,但核心的问题是必须处理的。它影响你“顺从本愿”的概念。所以,在正式修净土之前,道前基础就是先面对过去,然后我们才有办法去规划未来、往生净土。怎么样去面对过去呢?前面两科就谈一谈怎么处理过去的问题,所谓的基础篇、观照篇。

2、甲三的跟,就是怎么样去规划未来?这个是净土的善根。前面那一科是大乘的善根。我们成功地处理过去、成功地规划未来,整个净土的因地就成就了。

3、然后再讲到跟,是这样的一个规划。

总而言之,整个课程目的就是慢慢地让大家,很有次第地、从颠倒妄想到正念往生,这一个道次第。好,我们来看讲义的第一面。首先来谈谈,当我们无始劫来流转到现在开始修学净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甲一、基础篇(此中分三)

这个地方有三大科:

一、真正发心;二、持戒清净;三、成就佛种。

第一个真正发心。净土宗的修学,先要有一个种子,因地的发心。你的种子如果错误,最后的结果就错误了。第一个是要有因地的发心。我们讲三种发心,三种善根。

第二个是持戒清净。当我们的善根建立以后,怎么样去保护?不要因为一种过失,去破坏、干扰善根,持戒清净是在保护善根。这个是两大基础:第一个真正发心、第二个持戒清净。不过这个持戒清净,跟一般声闻戒的持戒概念不太一样,我们会用《楞严经》的四种持戒概念来跟大家说明。

第三个成就佛种。这个是结果。前面的真正发心、持戒清净,那是因地,最后目的是成就大乘的善根,大乘佛种。

乙一、真正发心(分二:丙一、总标。丙二、结示。)

丙一、总标(分三:丁一、出离心。丁二、菩提心。丁三、空正见。)

好,我们先看第一科,乙一的真正发心。分成两科:第一个、总标;二、结示。总标当中分成三科: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空正见。净土宗的修学,我们开始处理过去的妄想,必须要有三种善根来对治妄想。

丁一、出离心(分三:戊一、缘由。戊二、方便。戊三、证量。)

先谈出离心。有三科:一、缘由;二、方便;三、证量。先看缘由:为什么当我们面对过去妄想的时候,要用出离心呢?先看第一段,我们先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戊一、缘由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好,我们凡夫众生,无量劫来在三界一次又一次的打滚,上至天上、下至人间、乃至到下面做一只蚂蚁等等,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假设我们开始念佛就直接提起佛号,根本就不修出离心,那有什么过失呢?无息灭。当我们经历过多次的生死,你就直接念佛,心中就没办法息灭对三界果报的爱取。因为你养成一种爱取的习惯,才会生生世世的流转。

那什么是三界爱取呢?“希求有海乐方法”。我们虽然一句佛号创造出来了,但是内心深处隐隐约约有一种希求,希求什么呢?有海。就是三界的生死大海当中,有些快乐的果报。当我们不修出离心,内心世界会陷入深深的矛盾。我们一方面想求生净土,但过去妄想的习惯性,对三界果报又深深的希求,就造成一种双向的力量。当我们对三界有所希求,有什么问题呢?“由欲有乐缚众生”。我们对于三界的快乐有所希求,就会产生生死业力的系缚,所以,我们必须先寻求出离心。

这个地方讲到重点是“由欲有乐缚众生”。三界的生死,它就像水流一样从过去流到现在,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宗喀巴大师说,生死的可怕不是给我们痛苦而已,而是“辗转相续,无有止尽”,它永远不会停止。所有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生死轮回,因为它不会停止。为什么今生死亡以后马上会得一个果报呢?它为什么不停止呢?我们业消了,该受的业也受完了,这个地方牵涉到两个问题。

生死轮回的因缘,《唯识学》分成两块: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生命为什么无解?因为这两个互为因缘。如果人生只有业力,这个事情很单纯;如果人生只有妄想,你打打妄想也就罢了,生命也很单纯。关键是什么呢?人生有业力去变现外境来刺激你,你还自己打妄想。所以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就无解,轮回就不会停止了。因为它产生相互作用:业力变现外境来刺激你,你打了妄想;打了妄想又创造业力,创造以后下次它又现一个业力来刺激你,你又打一个妄想。

最新小说: 祥子修仙记 瘫痪十年,让我妹妹和亲?我直升陆地神 烛火映河山 血脉剑帝 大唐:从练武到修仙 互换兽夫后,废雌被五个大佬团宠 凡人登仙:从挖矿奴到万界剑尊 医武龙诀 永恒之歌(无限恐怖同人) 天崩开局,被发配到边疆当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