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虽不擅长治理内政,但他深知统率一军的兵卒最需要什么。
无论何时,粮草都是重中之重。话说得再好听,升官加爵的承诺再美好,一旦士兵们吃不饱饭,那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这颗有毒的诱饵虽让董卓上了钩,但他也清楚自己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粮草。
要想解决这个困境,那就要赶紧整顿好雍州的内政,确保在今年秋收之时,雍州官吏能够收缴充足的赋税。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粮草,西凉军才能撑到明年,然后在明年继续发展农桑之事。
只有这样,他这个州牧才能稳住雍州的局势。
可是,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所有人都知道要重视今年的秋收,可问题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关中平原荒废多年,即便三辅地区因为有一些士族存在,不至于陷入彻底的贫瘠之中。
但仅靠目前三辅地区的人口,想要从自耕农手中收到足够多的田租赋税,董卓手下的人经过计算,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这几年蝗灾等自然灾害频发,而且从今年年初开始,春雨就十分稀疏,看样子又可能是干旱的一年。
所以,现在就可以预测,今年绝对不会是丰收的一年。
如果夏季再遭遇干旱,说不定到时候还会闹粮荒。
在这种情况下,董卓简直头疼得要死。
要让他现在就造反吧,大汉的天下还没有完全完蛋呢。
到时候朝廷的精锐出兵过来,一旦西凉军不能迅速获胜,陷入持久战,这场战争必输无疑。
这并不是说西凉军不够勇猛,而是因为董卓知道粮草根本支撑不了持久战。
所以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偏偏他又想要得到州牧这个位置,这就让董卓很难受了。
在他头疼得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召集了自己手下的谋士亲信商讨方案,最后却发现,没有一个方案能保证西凉军必胜。
就在这时,一个叫做李儒的人毛遂自荐来到了董卓面前。
他是左冯翊人,如今也算是雍州之人了。
李儒给董卓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彻底掌控雍州,那就必须联合昭国。而昭国拥有高产的粮食,只有双方结为秦晋之好,才能在雍州安稳下来。
董卓也明白,这个新建立的昭国对汉廷以及雍州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毕竟在雍州和洛阳之间,隔着河东郡南部以及弘农郡,而昭国就在河东郡北部以上的位置。
如果他董卓贸然发兵,到时候昭国也能突然出兵阻断他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