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个有德之人,先要知法懂法,才能行法而不为法所制。”此言一出,台下学生纷纷点头记笔。忽而,一个学生起身提问。“先生,法律是否有变通之法?”秦羽对此饶有兴趣,立即竖起耳朵。“变通是有的,但不可逾越其本意。律法如同帝王之命,是维系国之根本。”先生耐心地解释。秦羽微微颔首,心中数分赞许。学生的问题初见独立思考之能,而老师的回答则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他决定稍后要与这位先生详谈。随着太阳渐渐升高,学堂里的氛围愈加热闹。处处可见学生们乘着微风努力晨读的身影。书声与嬉闹声交织在一起,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秦羽在一侧默看着,忽而生出一种久违的宁静感。“这处是否有发展之余地?”王钰趁机询问。秦羽略思片刻,道。“推广律法之言,故事于行比空论于口更有影响。或可考虑增加一些实践课程,比如模拟审判或辩论。”“明白,我会让相关官员进行安排。”王钰快速回应道。走出学堂时,秦羽深感时间的飞逝。这一上午,他看见了教育所能带给国土的希望与力量。他仿佛看到了一批批饱学之士将来肩负起振兴大秦的重任。回去的路上,王钰忍不住问。“陛下今日这一行,是否还需安排其他事项?”秦羽思索片刻,摇头道。“无须,今日我已获得很多,不再需要额外的安排。”他心中清楚,这样的学校,即是国之根本所在,需倍加珍视。当秦羽回到皇宫后,径直朝后宫走去,他心中依旧回想着学堂的那一幕幕。推开后宫的大门,徐徐而来的暖风中夹杂着几分花香,那是皇后最爱的花。皇后若兰正坐在窗边,手中执针,小心翼翼地在绸缎上绣着莲花。秦羽踱步靠近,看着她,心中只觉宁静。“陛下回来了。”若兰听到脚步声,抬头轻声道。秦羽坐到她旁边,将手伸入袖中。拿出几片来自学堂的竹简,放在若兰手中。“今日学堂一行,感觉收获颇多。学生们求知若渴,老师也尽心教学,实在令人欣慰。”若兰放下手中的绣品,接过竹简,温柔一笑。“听闻学堂既是国之根本,陛下对学堂有何感想呢?”“学堂学子的眼中充满了求知的光芒,仿佛看见未来之希望。”秦羽说着,声音中透着一丝欣喜。“我建议增加实践课程,像是模拟审判或辩论,这样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律法。”“这主意不错。”若兰轻声答道,抚弄着竹简的边角。“实践出真知,能让学子们更快成长,不然他们就缺乏实际经验。”秦羽点头,两人相视而笑,心意相通。窗外,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似乎连时间都为这和谐的瞬间静止了。“今日这一行另我感动,学堂之事需于长远考虑。只有教育兴盛,国之未来才有保障。”秦羽沉思道,眉眼间浮现着一抹坚定。而若兰只是在一旁默默点头,心中为这位睿智的皇帝感到骄傲。 “学堂之外,还有别的事情需要操心吗?”若兰试探地问道。秦羽摇头,按住她的手。“无须操心。今日所见所闻已让我深深明白,这些年轻人,那些培育他们的老师,是何等的重要。”若兰在秦羽的手掌上轻轻拍了一下,眼神温柔。“有陛下这样的帝王,大秦之民何其有幸。”两人相视而笑,若兰继续绣起了手中的莲花。而秦羽则坐在一边,静静观赏着她的手艺。夜色渐深,两人很快回到了床榻休息。翌日清晨,天微亮时,晨钟已响彻整个皇宫。秦羽披上朝服,神情自若地走向朝堂。经过日出时分的金色光辉,朝堂中已是一片肃穆,文武百官已恭候多时。今日的早朝与往常并无太大区别,直到一名身着浅蓝官服的大臣站出,语带急切。“启禀陛下,黄河水患突然爆发,北方地区已遭淹没,请陛下定夺方略!”这句话犹如一块巨石,投进了朝堂宁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涟漪。秦羽眉头微蹙,略微停顿后,他缓缓说道。“速将详细情报呈上。”虽然事态严峻,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令人心安。不多时,文书已传至龙案前。秦羽轻声命令。“张经,你即刻率领水利专员前往灾区,务必查清水患缘由。”话音一落,张经慌忙领命,他冲皇上一拱手。“微臣定不辱命!”他随后看向旁边的李侍中,道。“即刻调派粮草、帐篷运往北方,务必确保受灾百姓安置妥当。”李侍中在旁应声而出。“臣尊令。”秦羽连续下达多项指令,朝堂上文武百官井井有序地执行,各司其职。这正是秦羽有条不紊、镇定自若的统治风格,让常人无法不自信满满地追随。黄山勋,这位年轻的将军。边侧伫立,眼中充满敬佩。他一直以为,大秦能安定持续发展,全仰仗于这位睿智且有远见的帝王。今日,他更是感受深切。黄山勋勇敢地发声。“陛下,若需军队协助,臣愿率军赶赴前线。”秦羽淡然点头。“好,如有需要,定会唤你共商对策。”早朝后,秦羽并未回寝宫,而是直奔书房。指示将连日来的报文整理集纳,试图从中窥见更深的水患前因。书房中的秦羽专注地翻动着厚重的卷帙,心中一丝不安挥之不去。黄河水患并非首次出现,但这么急骤的灾情倒是不寻常。之前某些臣子曾建言疏浚未果,如今看来确实该重新审视。“陛下,稍微休息一会如何?”若兰悄然入内,端来茶点。秦羽抬头,略显疲惫但坚持着。“若兰,国事当前,不能懈怠。”若兰微微一笑,为他斟满一杯茶。“即使这般,陛下也需保重身体,才能护国安民。”她柔声细语,却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令秦羽略作停顿,饮尽杯中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