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师生们议论纷纷,海蜇他们也一时拿不准主意到底去还是不去。
“回校舍再说。”
孩子们都回到宿舍。刚才听牟老师的一番激情演讲,让学子们感到世态的炎凉,爹娘自己都吃不上饭,也还是要供孩子们读书识字,我们读书为了什么?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学子们在议论时心中充满苍凉悲愤,充满惆怅忧郁,感受到积贫积弱的中华还要受帝国列强的欺凌,感受到了牟老师传递给学子们呐喊的力量。
海蛎子问:“济南请愿,我们去不去?”
于戈山问:“我们去不去?”
石磨子问:“我们去不去?”
海香也问:“我们去不去?”
海蜇知道同窗们信任自己,期盼自己给同窗们亮一亮他的心境,他静静地想了想说:
“十四五岁也应该算是青年人了,我们一个一个都长大了,懂事了,无忧无虑已经远离了我们。我们以前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竟然如此破败,如此贫穷,如此让人践踏。牟老师的演讲深深触动了我,懂得了我们也有责任捍卫我们疆土的道理。可是,连缚鸡之力都没有的我们能够与倭寇拼杀吗?当然不能,但是我们能够走路,能够呐喊,能够游行,能够向霸道无能的军阀衙门政府表达我们的心声。
所以,我愿意跟随学校老师们到济南府向省府衙门游行请愿,也愿意了解省城里的学友们求知的历程,当我们毕业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什么?我们才不会愧对我们的父辈,才不会愧对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好!好!海蜇讲得好!”
海蛎子喊着叫着,竟跳起来拥抱海蜇,弄得海蜇满脸通红,董海香不乐意了,急忙大声喊:
“不能抱海蜇,你是个女的,你不守规矩!”
同学们都哈哈大笑,又嗷嗷起哄,于戈娇也上前帮忙生拉硬拽地分开海蛎子,把她摁在板凳上不让她动,同学们一看笑得更厉害了。男生们纷纷举手也要报名去济南,女生们不甘示弱,也要报名去济南请愿。海蜇说:
“这次去济南需要盘缠,我跟我爹说,让他出钱,出我们大家的钱。”
“先生如果不愿意呢?”
戈鲁担心地问。
“我会说我们到济南能替他买药材回来,他肯定同意。”
“嗷,太好啦!”
同学们又高兴起来。
大家正说着笑着,忽然有人喊:“于戈山,有人找你!”
“哎,知道啦!海蜇,我去去就来。”
“去吧!”
戈山跑出去了。
石磨子不放心地问:“我们怎么走呢?”
“是啊,总不能走着去济南吧?”
“等老师们安排吧,大人们会想办法的,我觉得应该是先到枣庄,再坐火车去济南吧。”
“嗯,差不多是这么走,多带些干粮啥的,也带点钱,你们女娃子小嫚可不许哭鼻子听到没?”
“你才会哭鼻子,那天小舵子给你书包里放了条臭鱼,你还给吓哭了呢对吧?!”
“你胡说,才没呢!”。
戈娇问:“济南什么模样?有大海吗?”
“有!”
“能打鱼吗?”
“能!”
“咱们坐船去济南。”
“不,火车是啥样没见过,我要坐火车去济南,你坐船去济南,看谁先到!”
“当然是船先到济南,我坐过冒烟的轮船,洋人开的,跑得好快!”
“济南它在咱北边,为什么叫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