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比之大篆已经容易学的多了,但是实际上还是太难,并且在印刷的制作上也费劲。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在传播和学习上面自然是越简单越好。现在就一步到位,跳过隶书,直接来到楷书阶段,并且字体经过大幅度简化,已经接近后世之简体字。
再加上彻底掌握字意话语权的字典,更便于启蒙学习的韵书,以及掺杂了一点点私货,给孩子启蒙学习的四部典籍,这都可以大大降低学习的门槛,增强皇权的统治。
做皇帝的想要随便杀臣子,前提就是能不缺顶上来的人,要不然就只能忍。
大秦在商君变法以后,为了推行政令,就已经在大力推广基层学习认字,毕竟,如果底下的官吏连字都不认识,也不可能推广秦法。
大秦的识字率比之其余六国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是即便如此依旧是低的可怜。
哪怕是有了纸张,有了印刷术,二十余年来嬴政更是大力推广教育,到现在往高了算,还不算女子,只算函谷关以内的男子的识字率,也超不过两成。
如果把现在的全天下都算上,照样不算女子,怕是半成也够呛。
一个国家,能读书识字的人只有越多,才可能发展的越好,否则别说发展了,这么庞大的帝国,统治都够呛。
一切万象更新,想要真正一统,这文字是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就是最根本的根本。
万象更新,文字也随之改变,这是促进文化融合与民族认同,巩固政治统一,强化中央集权最好的方式,也是最显性的象征。
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政治权威与标准化是基础,文化认同与实用价值是核心驱动,文字推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易学门槛低。
小篆的门槛还是太高了,这不利于帝国的发展。
对于以冉宏和韩非两人为首做的这事,嬴政还是放心的,这都好几年了,一直盯着,也该做成了。
嬴政说道:“可有字例?”
冉宏自袖中取出一薄册,双手举起:“回陛下,此为陛下所诵千字文,已经编著完成,用的便是新字,请陛下一观。”
嬴政接过,仔细看罢,称赞道:“甚好。”
“此新字确实形制方正平直,端正对称,结构更是严谨规范,气质刚正肃穆,甚好甚好。”
“此新字便名‘楷’吧。”
“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愿天下读书识字之人,皆如此字,方正严谨,坚刚正直。”
冉宏躬身一礼,脸上满是欣喜,大喜道:“陛下圣明!”
嬴政接着说道:“即日起刊印字典、韵书,传遍天下,政事民事,皆用此字,篆文仅以玺印所用。”
群臣应诺,不少还没见过新字的人,现在听闻嬴政如此推崇,都是心痒痒,想要一窥究竟。
不过他们也不急,毕竟马上就要看到了。
嬴政接着说道:“两位爱卿有劳了,不过朕还有一件要事要交给两位爱卿去做。”
“此事重之又重,耗时良多,必要认真用心。”
“朕自幼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若为未来万世之太平,则往昔绝不可忘怀。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鉴今,启迪智慧,传承文明。”
“朕要以两位爱卿为主,率领太学、翰林诸多学士博士,自天地开辟以来,直至今日之史,尽皆记下。编撰史书,流传后世,既是引以为戒,又要倚之为样。”
“定年表、做本纪、理世家、修列传,凡是开天辟地以来,神州发生之事,曾存青史之人,尽皆记下。”
“朕要那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天下之楷模,万古流芳;也要那卑鄙小人,奸佞之徒,为苍生之警戒,遗臭万年。”
“近代为我大秦,为朕,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之忠臣贤臣,也尽皆记下,留后世景仰。”
“另,自即日起,凡郡当有郡志,县有县志,记下当地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万里河山之美,黎庶百姓智慧,尽皆记下,不可忘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是为国为民留有贡献牺牲者,纵是功小不上国史,当地百姓不可忘怀。凡是那损人利己,害国害民之人,纵是恶小,也要引以为戒,当地百姓世代唾弃。”
冉宏和韩非大礼拜倒,冉宏激动无比,脸颊涨红,几乎是呐喊出声:“陛下圣明!臣承蒙陛下厚爱,委以重任,臣定竭尽全力,必不负陛下所托。”
原本冉宏被嬴政送到太学院当祭酒还不太满意,现在简直是太满意了!这事办好了,起码直接就是个尚书了!
而且,这是编撰史书啊!功德无量,声望无量的事情!即便是给个尚书也不换!
圣人三不朽,编史书就是最大的立言!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