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为朕留下了爱卿助朕一合八荒,爱卿不辞辛劳立功无数,爱卿之子亦是为朕尽心竭力,蒙家自入我大秦,世代忠良,此千古佳话,必为后世君臣之楷模也。”
“今日追封武城侯为肃忠国公,翰林为卿编撰传记,传遍天下,于其家乡刻碑立传,立忠武牌楼。”
“封蒙武为靖忠国公,世袭罔替,累世不减,食邑栎阳八千户!加封一品骠骑大将军,加封少师,封其令阃为一品诰命夫人。翰林为卿编撰传记,传遍天下,于其家乡刻碑立传,立忠武牌楼。”
嬴政话音刚落,蒙武五体投地大拜,虎目含泪,重重叩首:“陛下圣德,臣世代万死难报,臣定当为陛下效死忠矣!绝不负陛下厚爱,陛下万岁万岁!”
蒙武退下后,嬴政看向念端,脸上露出一抹微笑,说道:“念端听封。”
念端心中猛地一紧,万万想不到,竟然还有自己的封赏。她来不及多想,快步走出,拜倒在地:“臣念端听封。”
嬴政高声道:“爱卿虽不曾于战场为我大秦立功,然而爱卿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三十余载,耗尽心力著作《阴阳交生录》、《本草通鉴》、《万药汇典》、《元气内经》,《救生本册》等著作,更是做出防治瘟疫之法,此皆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爱卿之功,不显现于朝堂,却彰示于天下,上天有好生之德,功德最盛,莫过于功行天下救济万民。”
“济世活人,医道之本。文之以礼乐,以慈卫万民。”
“今加封爱卿回春侯为慈济文国公,世袭罔替,累世不减,食邑寿春一万户。加封一品光禄大夫,加封太保,加封号医圣。凡爱卿著作,皆加前缀慈济文名号。翰林为爱卿编撰传记,传遍天下,于其家乡刻碑立传,立慈济昭文牌楼。”
念端听了这奖赏,不禁有些发楞,心中犹豫着不知道该不该接下。就在这时,她耳边传来嬴政的传音:“接下,今日可不是谦虚礼让的时候,让群臣如何自处?”
念端听罢,只好拜倒高呼:“陛下圣恩,臣万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
她是实在觉得受之有愧,嬴政这给的太多了。
她现在还想不到,嬴政这是为自家闺女考虑。
她儿子是皇子,不用考虑她国公的位子,嬴仪最是受宠,也不担心,但是公主的孩子,可就只能恩荫官职了,哪怕是封爵又能多高?
为了嬴仪孩子考虑,这国公的位子是留给嬴仪的。
同样也是造势,为了日后的信仰谋划。
十位国公封罢,嬴政开始册封尊侯。
这第一位便是延瑾,虽说他功劳不是最大的,官职不是最高的,但他就是第一。
嬴政高声喊道:“延瑾。”
延瑾听到召唤,快步走出,直接大礼拜倒:“臣延瑾在!”他这是本能的出来应召,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养成了本能反应。
他是万万想不到,竟然还有自己,而且是册封国公之后喊的自己。
他出身卑贱,干的又是脏活,是真的觉得自己不可能被封什么很高的爵位。嬴政对他已经够厚爱了,他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了。
嬴政看着头发已经几乎全白,面容苍老倍显沧桑的延瑾,心中一叹,这位自幼陪伴他的心腹,已经快要离开他了。
延瑾今年已经近七十岁了,半生厮杀,能活到现在已经是高寿了,这还多亏了嬴政经常赏赐丹药给他调理。但是即便如此,近两年延瑾的精力也大不如前了,许多事务已经在逐渐交给其他人。
时间,真是可怕的力量,世间万物也无法抵挡。
昔日初见,尚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壮年杀手,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老人。
岁月将存在的痕迹镌刻在了他的身上。
嬴政缓缓温声道:“卿陪伴朕三十余年,事事用心,时时忠心。思朕所思,念朕所念,若无爱卿相伴,朕幼时怕是难熬得紧。”
“朕少时曾告知爱卿,定要率领爱卿打造太平世界,让这天下再无纷争,到那时,朕要与卿共赏太平江山啊。”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爱卿也老了啊。”
“陛下.”
延瑾听闻此话,感动至极,抬首看向嬴政,已是泪流满面。
嬴政轻轻笑叹,说道:“太平世界来了,爱卿也老了啊,所幸还不晚。”
延瑾重重叩首,额头与地板碰撞之声在殿中人人清晰可闻。
“臣、臣本卑鄙之人,万幸陪侍陛下左右,乃臣三生有幸,臣之福德。臣只恨不能生生世世跟随陛下,为陛下鞍前马后。”延瑾已经是哭声呜咽,话语中任是谁也听得出对嬴政绝对的忠诚与不舍。
嬴政微笑中带着些许惆怅,延瑾的生命之火已经快要熄灭了。
嬴政高声道:“朕答应过你,当朕扫平八荒,荡尽烟尘,那时候,朕便会赐予你姓氏,让你堂堂正正做人。”
“今日朕便为你赐姓氏!”
“延瑾,自即日起,你的姓氏便是卫忠!”
“爱卿即日起便为忠卫侯,世袭罔替,累世不减,食邑定阳二千户。加封二品镇国大将军,加封太子少保,封令阃为二品诰命夫人,荫嫡长子为玄羽卫指挥同知,另荫二子为翰林学士。”
“陛下、陛下”
延瑾叩头不止,呜咽难言,只是口中哽咽喊着陛下。
朝堂之上,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嫉妒地看着延瑾,不,如今应该称他为卫忠延瑾,忠卫侯卫忠延瑾。
昔年草芥一样的东西,现在是大秦与国同休的侯爷!
功高莫过从龙,功大莫过救驾。
嬴政对卫忠延瑾的信任和感情,那是独一无二、独一档的。
但是这是旁人怎么也羡慕不来的,谁让他自嬴政三岁起就死心塌地跟在嬴政身边,嬴政甚至不信自己老婆儿子都信他。
嬴政挥了挥手,令桑若愚将哭的站不起来的卫忠延瑾搀扶归班。
接下来嬴政将邹奭、田光、相里胜、公输仇、章邯、李信、盖聂、卫庄、姚贾,连带功勋卓著之人共计二十一人,尽皆封侯,级别各自不等,食邑皆是一千户至两千户之间,皆是世袭罔替,没有累世不减,多恩荫其妻子,以及加封尊衔官位。
侯爵往下的就由礼部去册封了,他们不够资格嬴政在大朝会亲自册封了。
所有国公皆是再赐金一千,丝绸千匹,侯爷赐金五百,丝绸五百匹。
最后,嬴政更是给所有公侯赏赐了大玉圭一柄,国公后世子孙持此玉圭,一概免死三次,侯爵一概免死一次。
这一赏赐,让群臣感动至极,大殿内瞬间响起山呼万岁之声,声音久久回荡不休。
嬴政册封群臣以后,整个朝堂皆是一片喜气洋洋,极少数没有捞到爵位的官员,眼中满是羡慕地看着这些注定名留青史的人。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加官进爵、荣华富贵、名传青史、光宗耀祖、封妻荫子,陛下从不吝啬赏赐。
陛下真乃圣君啊!
共患难更可共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