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令已然酝酿好了,他深提口气,带着其他御医齐齐跪了下去,低声道:“陛下,贵妃娘娘长年殚精竭虑,忧思过重,已到油尽灯枯之势,还请陛下恕下官无能为力。”
“你说什么?”只见一贯温和从容的帝王第一次变了神色,若是细看,还能发现他掩在袖摆里的手在微微颤抖,他望了眼正在床榻上安静歇息的女子,又目光沉沉的看着底下的御医:“只要能救活贵妃,朕许你们每人黄金万两,福荫子孙。”
太医令明白帝王对贵妃娘娘的重视,若是陛下对贵妃娘娘无心,也不会这般宠爱她,他们做御医的不管怎么样,都要尽力医治贵妃娘娘,否则他们整个太医院都要跟着遭殃。
太医令不敢轻易下军令状,只能低着声音向帝王保证:“下官定尽心竭力。”
昭楚帝微微颔首,态度还是好了不少。
只可惜太医院开的药对女子无用,一点效果都没有。几日后,锦衣卫在京城街市上张贴皇榜,请天下名医入宫为贵妃娘娘诊治,但效果依然不佳,帝王脸色一日比一日沉,眸光一日比一日冷,为此上朝的时候,那些个大臣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触了陛下霉头,他们是不想帝王专宠一人,因为那样不合规矩,但也没想让贵妃娘娘去死。
而且因为贵妃娘娘的身子,陛下这半个月连奏章都拿到承乾宫去处理,这下倒是没有大臣劝陛下雨露均沾,他们以前总觉得贵妃娘娘是红颜祸水,祸国妖妃,诱得陛下眼里心里都只有她一个人,所以每次上朝必要跟陛下劝谏,让陛下不要这么独宠贵妃娘娘了。
可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们却发现贵妃娘娘从入东宫起就静心帮陛下打理东宫内宅,管东宫的账目,后来陛下匆匆忙忙登基,因为太后娘娘插手,陛下没有给贵妃娘娘皇后之位,但贵妃娘娘依旧还是那么温柔,没有抱怨不说,还能将后宫管得井井有条,他们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是他们想错了,因为贵妃娘娘就不是什么红颜祸水。
众人都盼着贵妃娘娘能够好起来。
然而——
建元三年夏,贵妃娘娘谢姝殁于承乾宫,以元后之尊下葬。
众人清晰的记得,贵妃娘娘临终之前,陛下将贵妃娘娘给抱在怀里,帝王第一次在人前红了眼,陛下轻抚着贵妃娘娘的脊背,哑声道:“贵妃,这一世是朕对不住你,若有下一世,朕会弥补你。”
到底是有绝色之容的贵妃娘娘,哪怕苍白着一张脸,依旧那般动人,她的小手轻轻抓住帝王绣着云纹的袖摆,像是半开玩笑的问:“到时候臣妾要什么,陛下都会给吗?”
“自然。”帝王在她饱满光洁的额头上亲了亲,只想什么都答应她,帝王笑着颔首,但那笑容多少有些勉强。
“陛下可要守诺。”谢姝如今身子羸弱,多说两句话就会累,她眉眼流露出几分笑意,像一个心怀期待的小姑娘。
她没有许完的愿望是——
若有下一世,她就不想入宫了,她想过一个普通安生的日子,她想好好活着。
自贵妃娘娘香消玉殒之后,陛下罢朝了好几日,盛华公主、谢大公子等人都来御书房看望帝王,无一例外,所有人都被拒绝在御书房外,因为帝王根本就没打算见任何人。
钦天监其实早已算好了日子,下个月便是良辰吉日,谁知贵妃娘娘会突然……
再加上贵妃娘娘去世之后,陛下一直将自己关在养心殿,钦天监小声道:“李公公,你说这叫什么事啊?贵妃娘娘她……”
明明陛下对贵妃娘娘已经足够宠爱,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福气,为何贵妃娘娘非要忧思过度,这不马上都要被封为皇后了吗。
“陛下初年登基,朝堂局势不稳,贵妃娘娘从陛下为储君起就陪在陛下身边,在东宫那会儿还好,但等贵妃娘娘入宫之后,因为太后娘娘跟楚美人的缘故,娘娘确实受了很多委屈。”李公公叹了口气,他老早就在陛下身边伺候了,贵妃娘娘这些年受到的委屈,他都看在眼里。
钦天监便沉默不说话了,因为贵妃娘娘自入宫起便对所有人都很客气,而且她也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两年前,陛下率兵出征,贵妃娘娘女扮男装,随陛下同去,还用了一招“调虎离山计”逼要了对方两座城池。
帝王罢朝一罢了七日,等到贵妃娘娘入皇陵之后,太医令再次来了御书房,直言要见陛下,见是太医令,李公公不敢耽搁,进去替太医令禀报,太医令得到允许进去。
自从贵妃走了之后,帝王脸上再也没了笑容,太医令生怕自己会说错话,但有些事他又不得不说:“陛下,下官还有一事禀报,那就是贵妃娘娘多年未有身孕,可能是因为太后娘娘。”
帝王眸光一下子冷得可怕,一瞬不瞬的盯着太医令:“说清楚。”
太医令便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原委告诉帝王。
原来早在谢姝入住承乾宫的第一天起,太后娘娘就让人在她的香炉里添了一味香,这位香是西域宫廷的秘香,不同于麝香,因为这味香没有味道,为的就是不让她怀上身孕,只有这样,太后娘娘的侄女楚美人才有可能坐上皇后之位,否则这皇后之位只会落到谢姝身上。
太后在最开始通过子嗣跟静太妃与先帝的事情阻止帝王立贵妃娘娘为后,但她知道这个方法只是一时的,想要彻底阻止谢姝被立为皇后,唯一的办法便是防止她怀上子嗣,这样帝王就找不到理由立贵妃娘娘为后了,太后打的便是这个主意。
帝王唇角勾出一个嘲讽的弧度,因着几日没有怎么歇息,面色恍如从地狱来的孤魂/野鬼看来慈宁宫也是时候解决了。
帝王心中已经有了决定,随意地摆了摆手:“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下官告退。”崔御医拱了拱手,叹了口气,贵妃娘娘也是个可怜人,因为在这深宫中,娘娘并没有害过任何人,但贵妃娘娘承受了很多本不该她承受的东西。
御医一走,李公公进来给陛下奉茶,陛下却没有接这盏茶,只是道:“李常胜,朕后悔了。”
内殿很寂静。
帝王便是在这个时候醒了过来。
他全都想起来了。
想起来了后来发生的一切,不亚于一道晴天霹雳,让人五雷轰顶。
第41章 是朕==
帝王额头起了一层薄汗,微微闭了闭眸,骨节修长的手指握成拳头,手背青筋暴起,俨然是不舒服,难怪静慧大师会说“前世贵妃娘娘过得并不好”,原来她真的过得没有那么好。
她及笄之年被父皇册封为良娣,几月之后入东宫,良娣的地位仅次于太子妃,父皇之所以没有册封她为太子妃,也是因为后宫与前朝紧密相连,他的母后跟楚国公府是不会轻易同意太子妃之位出于别的世家,楚国公府最厉害的并非楚国公,而是楚二叔,楚二叔而立之年已为朝廷立下数次军功,有“战神”之誉,太子妃的人选本来就要经过重重考量。
秦煜对女色并不热衷,但对这位忠义侯府的三小姐也不排斥,她在人前可谓是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哪里都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但有时候又狡黠的跟只小狐狸似的,尤其是跟妹妹盛华公主在一块的时候,她表现出来的格外娇俏,像个没长大的小姑娘。
太子秦煜初时还觉得这姑娘怎么人前人后两副面孔,怕是那所谓“京城第一贵女”之誉也是靠她装出来的,等后来他发现她其实是个极其聪慧的姑娘,尤其是在管理东宫后宅,以及父皇病重之时,朝堂中的大臣蠢蠢欲动,排除支持太子登基跟中立的大臣,逍遥王背后的党羽占了朝廷的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新帝登基,依旧会有朝臣不服,很容易导致朝廷动荡。
秦煜对谢姝宠爱归宠爱,但朝堂上的事情,他不会讲给一个妇人听,结果不知怎的她看出来了,她便用东宫女主人的身份邀那些大臣的夫人来东宫喝茶,用她的那一套来收买人心,软的不成,她还开始晓之以理,并用她们的家人来做威胁。秦煜听后啼笑皆非,觉得她想的实在是太天真了,然而让人未曾料到的是逍遥王党羽有一半被策反。
她当日是怎么与他说的:“殿下,就算再冷血无情的人,可能也会有软肋,那些人支持逍遥王殿下,还不是因为逍遥王殿下许了他们很多好处,总不能是因为逍遥王人好吧,只要殿下能许他们更多好处,他们很难不心动。”
秦煜失笑:“你跟你兄长都挺像的。”
忠义侯与夫人云氏生下两子一女,长子才华横溢,次子武艺高绝,小女才貌双全,确实各有特点,这样的女子确实可以母仪天下。
这种念头在太子秦煜脑海中一闪而过,当晚,先帝驾崩,临终前决定传位给这个最让自己骄傲的儿子,他说他当年是被静妃迷了心窍,所以才想废了他的储君之位,这一切非他本意,先帝正当壮年,之所以会驾崩的这么早,就是因为静妃给他下了美人蛊,哪怕后来静妃死的那么凄惨,先帝心中始终不甘心,因为他非常恨自己为何会被一个女子迷惑成这样,这抹悔恨伴随着先帝死前的最后一刻,为此他嘱托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不要为情所困,要过一个贤明君主。
秦煜凤眸闪过一丝嘲讽,因为他父皇若不是被静妃的美色所迷惑,也不会中这个计,他当然不会像他父皇一样,轻易就被女色所迷惑,他知道何为“分寸”。
所以在给她拟定位分的时候,秦煜迟疑了,因为他已经给了她足够多的宠爱,他身侧也只有她一个女子,若直接立她为后,她会不会恃宠而骄。其实在东宫那一年的相处里,他就意识到了她对他的不同,但同时,他也明白,对于帝王而言,要将江山社稷跟百姓放在第一位,他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一个女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