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凌晨时分,老渔夫的葬礼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举行。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如丝如缕,像是大自然在为逝者弹奏着一曲哀婉的乐章。
一条条大汉抬着棺材,他们头戴孝帕,身披蓑衣,在雨中沉默前行。敲锣打鼓的声音在这寂静的时刻显得格外沉闷,仿佛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的叹息。
街道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水雾,远处的房屋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如同梦幻中的城堡。而在人们的心中,仿佛能看到老渔夫一生的画面在眼前闪过。
雨水打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而那些静静矗立的房屋,仿佛在雨中沉思。
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示,送葬的队伍穿过街道,把老渔夫葬在了一处山洼里,砌了一座新坟。燃烧的纸钱在大雨中挣扎着化为灰烬,有的随风飘散,有的则落在坟上。墓地的风景别有一番韵味,谈不上悲伤,却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空气中弥漫。
诸葛先生一直待到早上,吃过早饭,才起身准备离开。
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反而越下越大。天色如墨,阴沉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淅淅沥沥的雨斜织在天地间,像是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整个世界。街巷中满是昏黄的泥泞。
诸葛先生撑着一把油纸伞,缓缓地穿街过巷。此时虽然有雨,但路上仍有稀疏的行人,他们在雨中匆匆而行,仿佛是被命运驱赶的蝼蚁。也有一些小贩,在屋檐下守着自己的摊位,期待着能有顾客光顾。他们的身影在雨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顽强。
诸世繁华,尽收眼底。然而,这繁华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诸葛先生拐入一处小巷。人间繁华,只是表象,藏污纳垢,才是真实。阴暗小巷经雨水打湿,更显幽暗。如玉君子行走其中,见许多乞儿在后檐下避雨。诸葛先生取出钱袋,慷慨以助,边暗自叹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刻在心头,但他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些乞儿孤苦伶仃,大多畸形,他又能教他们些什么?
忽然,一曲悠扬的笛声在雨中响起。大雨声急,笛声却清晰入耳,这笛声仿佛穿越了雨幕,穿越了时空。它是那么美妙,那么动人,仿佛能够将人的思绪拉回到过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诸葛先生不知道笛声从何而来,只是蓦然回首。刹那之间,重重雨幕仿佛无形的水墙,在那水墙之外,他看见了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
老人轻轻放下笛子,眼中已泪流。
这老人好生落魄,但那眼神却又如此慈祥。隔着雨幕相见,他们却能看清对方的脸。一头黑发掺杂着雪丝,凌乱不堪。一身布衣,一如乞丐。老人被人挑了手脚筋,孤零零地坐在大雨中的阴暗角落。
不久前,诸葛先生收到一封书信。
信上总计七字:弟子不必不如师。他又回了一封信,却只有四字:不耻相师。
“老师……”诸葛先生手颤抖,油纸伞落下,“弟子见过老师!”人跪下,泪不止。时隔一甲子,诸葛先生终于又见到了他的老师,一时竟情难自禁,罕见失态。
老人泪眼婆娑,道:“徒……徒儿,你还好么?这六十年,苦了你了,为师对不住你,让你……”说到这里,老人便再也说不下去了。甲子岁月,六十年如一梦,多少日夜春秋,多少思念断肠,他实在说不出口,实在无以言表。于是,他把所有的东西都藏在了泪中。诸葛先生恰在泪中看穿了一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诸葛先生六十年前并不能体会其中真意,此时此刻,却如泪滴心头,豁然明朗。这其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感情,又岂有言语可担之?
泪水过后,诸葛先生止住情绪,问道:“先生,何以不远万里,大费周章,找诸葛一介弃徒?”
老人不答,反问道:“你可还记得那四个字?”
诸葛先生道:“学生记得,正是当仁不让四字。”
老人道:“那好,如今我却想告诉你另一个道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诸葛先生心头一震,摇头道:“先生,大义为先。舍我诸葛一人之生死,换这小镇数百人之性命,值得。天底下没有这样道理,可这样的道理已刻于我诸葛孔明心间。”
“不值得,不值得……”老人摇了摇头,“新道的诞生,是我一手促成。如今,三千万年的大劫就将落下,若非那位剑士以身为道,横阻大劫,否则当下皮将焉附?新道,不该落下,你是我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唯一能够力斩大劫之人,外面有千千万万之人将生寄托于你……”
“可是,难道这的人命就不是命么?”诸葛先生不解。
“这有人么?”老人犀利地反问,“没有感情,只有阴谋算计,像饿狼一样等待……这的人个个罪该万死,几个圣人慈悲为怀,给予他们忏悔的机会,可无论谁也没有珍惜,少年人怀着最邪恶的心,欺凌他人,中年人吃喝嫖赌,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老人则全在算计别人气运。”
老人叹了口气,道:“六十年牢狱生涯,仅凭几位圣人坐阵,只要不死人,便是无罪。这难道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