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和彭映月相对而坐,只吃饭,没喝酒。
菜虽然不多,却都是本地的特色菜,玉柱吃得倒也爽口。
只是,彭映月就有些挑食了,香椿不吃,肥肠不吃,狗芽菜也不吃。
玉柱明明看见了,却只当没看见的似的。
这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好吧?
外边的警卫第一营的战士们,就汤啃饼,配点小菜,也就对付了肚肠。
不过,彭映月倒是特别喜欢吃鱼,她一个人独自吃了半锅鱼。
第二天早上,玉柱用过早膳后,李知县来送行。
临出门的时候,李知县忽然对玉柱说:“王爷,昨晚的开销着实不小,足足花了七十两纹银,本县的经费实在是很有限,您看……这个……”
玉柱微微一楞,仔细看了看李知县的神态,这才恍然大悟,敢情是想找他报销昨晚的招待费啊?
嗯,不错,不错,真的很不错!
玉柱心下大悦,随即命吴盛拿出一百两银子,当面给了李知县。
“多的就算是你自己的辛苦费了。”玉柱找借口,想赏一赏李知县。
谁料,李知县非要找零三十两,多一两银子,也不肯要。
这么一推一拒之下,玉柱随即记住了李知县的名字:李善明。
去宣化府的路上,彭映月笑着说:“那位李知县肯定是故意想引起您的注意。”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禁不住想起了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同理,谁不想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呢?
公开说不想升官的家伙,肯定是个伪君子,真小人,必须远远的躲着他。
这年头的官场之上,谁不想简在王心啊?
可是,小小的七品知县,别说简在了王心了,就算是想见玉柱一面,也比登天还难。
玉柱也是老官僚了,他岂能不知,戏法人人会变,就看怎么变了?
这就好比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一个道理。
这么多年下来,由于担心老皇帝猜忌,玉柱的手下,其实没几个心腹文官。
充其量,也就是山西巡抚杨森等少数几个老部下而已。
将来,掌握了全国政权之后,需要用人的地方,多到数不清的地步。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若是李善明不主动提及招待费用报销的事情,玉柱压根就不可能记住他的名字。
同理,被彭映月整成了侍婢的另外四个江南美人儿,若是不想方设法的引起玉柱的注意,玉柱也就顺理成章的视之为不想靠拢了。
官场之上嘛,主动向玉柱靠拢的官员们,就是主动站队,就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奖赏。
这个是通行的逻辑,就和鼓励后来者的千金市马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刚过保安州不久,玉柱就接到了前线的紧急密报,驻扎于古北口的直隶提督,趁夜将两个人,用竹筐缒出了城外。
第987章 先下手为强
前明时期,宣府镇是九边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军镇。
康熙三十二年,改宣府卫,为宣化府。
宣化府,即古之上谷郡,因其地理位置的异常重要,素有京西第一府的美称。
玉柱的车队抵达宣化府外十里亭的时候,宣怀镇总兵孙可定,率知府吴扬等大小官员们,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请议政王安。”大战在即,军官一律免跪,军礼就是扎千。
扎千请安之礼,其实传承于前明的军中,并非是大清的首创。
“拜见议政王。”吴扬是汉臣,又是文官,自然是长揖到地了。
迎接朝廷重臣的最高礼节,不是远出十里迎接,而是界迎。
但是,玉柱事先没打招呼,来得太快了。
等孙可定和吴扬知情之后,玉柱已经过了保安州。
玉柱毕竟只是议政王,而不是皇帝,孙可定再想拍马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郊迎三十里。
如同众星捧月一般,众人把玉柱迎进了宣化府城里的旧谷王府。
谷王府,宣化城中心的南边一点(今宣化国税局东南角十字路口),王府前有一座大石桥,俗称“皇城”桥,其东、西、南、北街也各因此得名。
一般情况下,前明的王府,要么改建为总督署、巡抚衙门或是提督衙门,要么,径直就拆了。
偏偏,宣化的谷王府,奇迹般的完整保存了下来。
以玉柱的议政王身份,设行辕于谷王府内,只能说是恰如其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