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赏之物,又是特大号的东珠,显然是给玉柱拿出去显摆的。
等玉柱回府之后,没过多久,赵昌捧着旨意来了。
赵昌是宫殿监督领侍,也就是所有太监们,名义上的老大。
“特谕,著玉柱总管畅春园内一应事务,兼清溪书屋都总管,钦此。”
“臣儿领旨谢恩。”
自从康熙三十三年之后,畅春园已经超越了紫禁城,成为大清朝真正的权力中心。
在畅春园内,老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以前是澹宁居,现在则为清溪书屋。
玉柱兼任了清溪书屋都总管之后,虽无首相之名,却有首相之实。
而且,老皇帝把整个畅春园都交给玉柱管辖,这是何等的信任?
不夸张的说,自从康熙四十六年以来,在玉柱处心积虑的谋划之下,终于获得了老皇帝的真正信任。
留给老皇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呀!
等赵昌走后,周荃快步从后边进来,含笑拱手道:“恭喜东翁,贺喜东翁,终于站上了庙堂之巅。”
玉柱微微一笑,说:“不过还是内相尔,何喜之有?”
周荃抖开折扇,微微一笑,说:“非也,非也,彼内相,安敢与此内相,相提并论?”
“何以见得?”玉柱含笑望着周荃。
周荃挑起眉峰,笑道:“清溪书屋,乃今上之居所。东翁您,此前不过是管着侍卫们罢了,如今却辖有整个书屋,岂能同日而语?”
玉柱轻吐了一口浊气,周荃确实没有说过,如今的清溪书屋之中,包括侍卫、太监、宫女和姑姑们在内,都归于他的麾下了。
这就相当于,老皇帝真的把后背交给了玉柱。
不说别的,历史上的隆科多,虽然时常待在老皇帝的身边,他却无权指挥侍卫、太监和宫女们。
老皇帝的格外看重,固然对玉柱甚为有利。
但是,步军统领的兵权,却又回到了隆科多的手心里。
周荃收回折扇,笑嘻嘻的说:“东翁您甚重情义,一直善待手足,想必老太爷早就了然于胸了吧?”
玉柱端起茶盏,小饮了一口,并没有马上回应周荃。
善待异母弟弟九十,看起来无关紧要,无甚意义。实际上,格外的要紧。
试想一下,若是玉柱待九十不好,将来若想摆平隆科多,肯定要大费周章了。
现在好了,玉柱疼爱弟弟的光辉形象,已经在隆科多的心里,扎下了根,就等着发芽了。
消息传开之后,老四重重的一叹,说:“十三弟,我始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你我要做的大事,恐坏于玉柱之手。”
第861章 十年不晚
连续五天,从老皇帝叫第一起开始,玉柱就一直站在君侧。
在大清的官场之上,老皇帝注定是所有人的关注焦点。
即使老皇帝不吭半声,下头的官员们也已经心知肚明。从此以后,朝廷里的大小事务,必有玉柱的掺和。
对于玉柱的更受宠,王公大臣们其实并不感到惊讶。
但是,弘皙也一直站在玉柱的对面,其中的内涵就格外的丰富了。
玉柱非常有数,老皇帝又在弘皙和老十四之间,阶段性的偏向了弘皙。
皇长孙弘皙,今年已经二十七岁了,正值风华正茂之时。
而老十四呢,只比弘皙年长六岁而已。
只是,别人肯定不清楚,玉柱却心里有数,此时再立弘皙,为时已晚!
老皇帝的前半生,擒鳌拜、斗三藩、平台湾,斗得其乐无穷。
后半生呢,先和太子斗,再和儿子们斗,斗得天昏地暗。
斗儿子的过程中,老皇帝日益衰老了,而他的儿子们羽翼渐丰。
这个时候,老皇帝再想学朱重八的隔代立储,唉,晚了呀!
叫起,或是叫大起之时,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中途休息的机会。
不过,老皇帝年纪大了,因为以前长期憋尿的缘故,身体憋出了毛病,染上了尿频尿急的坏毛病。
老皇帝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起身去更衣之前,随便找了个借口,把玉柱和弘皙一起打发了出来。
“柱叔,慢点,慢点,注意脚下。”
地面的金砖,被擦洗得太过光滑了,玉柱的脚下微微一滑,正好给了弘皙讨好他的机会。
玉柱避开了弘皙主动伸过来的右手,摆了摆手,老气横秋的说:“无妨,我不会滑倒的。”
弘皙很无奈,不管他怎么拉低身段的凑近乎,玉柱始终不肯上套。
老皇帝知道,玉柱既是纯臣,也是孤臣,也就放心大胆的重用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