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的涵养再好,也气得不轻。
但是,他只是管部的阿哥而已,并不是皇太子。
老九喊他一声四哥,那是看得起他。不然的话,直呼胤禛,又有何妨?
在这个时代,除了老皇帝之外,任何人直呼其名,都属于是当众辱骂。
这时,老三不阴不阳的说:“我们哥几个又不碍事。”
这话乍一听,没啥。
实际上,老三是在对老四暗中放冷箭。
若是玉柱在现场,肯定会恍然大悟。难怪,老四登基后,要把老三折腾死呢。
说实话,老三太阴了。
老大暗中搞巫蛊之术,就是被老三揭发的。
等老大上位无望,主动向老皇帝举荐老八,就等于是把老八推入了火坑。
连锁性的反应,影响异常深远。
老四的人缘太坏了,威望又不足以服众,老八他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在场的皇子之中,老三最年长,但是,老三的私心太重了。
因为老皇帝总喜欢去老三的府里游玩,给老三造成了一种错觉,皇位非他莫属。
现在,老皇帝既然昏迷不醒,只要公布了遗诏,老三便可顺利登基。
这便是老三的如意算盘。
老四来此之前,只做了两件事,最主要的就是,让老十三亲自去通知玉柱。
反正吧,老皇帝早就把老十三当作是空气了,老十三进不进畅春园,完全不影响大局。
但是,把老十三放到宫外,就等于是放虎归山的概念。
老十三和玉柱的交情,仅次于老四。
让老十三去通知玉柱,万一畅春园有变,佟家父子里应外合之下,即使老八掌握了丰台大营,老四也是赢面极大。
清溪书屋内外,站满了御前带刀侍卫。
但是,轮值的御前大臣和一等侍卫们,早就躲远了。
尼玛,不怕掉脑袋的二楞子,才敢掺和皇子之争。
御前带刀侍卫们,大多出身于满洲名门。
这些人的特点是,不仅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小道消息格外灵通。
老皇帝的身体状况,是有目共睹的日益衰老。
新太子的人选,老皇帝又一直守口如瓶。
这么一来,即使是再忠心的侍卫,也要仔细的掂量一下,万一站错了队的严重后果。
眼下的场景,其实像极了,土木堡之变后的“午门血案”。
明英宗兵败被俘之后,群臣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殴打致死。
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是最为严重的一次恶性朝堂斗殴事件。
马顺被锤死,朝班大乱,朱祁钰吓得急忙起身躲避。群臣穷追不舍,硬逼着朱祁钰交出了王振的党羽,大太监毛贵和王长。
史书有云: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这事,说白了,也就是明朝的大臣们,故意欺负朱祁钰这个所谓的监国,名不正言不顺,心里没有丝毫的底气。
现在,也是群龙无首的状态,谁都有点实力,但是,谁都无法或不敢做主!
正在僵持之际,老十二拍马赶到了。
‘汗阿玛,臣儿来护驾了。”老十二刚闯进门,就嚷嚷开了。
老三觉得很刺耳,便训斥老十二:“十二弟,你瞎咋呼个啥呀?护驾,护的哪门子的驾?”
言外之意,凡是有我主持呢,轮不到你这个小弟弟多嘴多舌。
老四没在意这些,他最挂心的是,老十三找到玉柱之后,会发生什么?
这边厢,玉柱正和雪薇说笑,忽听禀报,老十三来了。
玉柱微微一笑,老十三的不请而至,必是畅春园那边出了大变故。
周荃再聪明,也料不到,老皇帝崩于康熙六十一年。
“东翁,十三爷冷不丁的来了,莫不是宫里出了大事?”周荃有心提醒玉柱。
玉柱点点头,说:“竹生所言甚是。不过,园子里的情况,混沌不清,咱们此时不宜轻举妄动。”
周荃抖开折扇,轻声笑道:“待摸清楚了京里的局面,东翁提兵回京,不过半日的光景。”
玉柱含笑领着周荃,在二门外,迎来了老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