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的张廷玉,望着玉柱独自觐见的背影,心里不由暗暗一叹,打击了嵩祝的威望,却能见好就收,唉,难缠得很呐!
老皇帝也是蔫儿坏,叫头起,故意只喊了玉柱进去,这不是明摆着挑事儿么?
如果,天天如此,次次如此,嵩祝再大的权柄,再高的威望,再老的资历,也架不住圣宠日衰的挫磨。
“臣儿玉柱,恭请圣安!”
“起吧,赐坐。”老皇帝破天荒的赐了座。
要知道,近二十年以来,正式召见宰相的时候,老皇帝已经没有赐过座了。
玉柱既不傻,又不呆,他规规矩矩的谢了恩,却没坐到锦凳上,依旧垂着头,稳稳的立于五尺开外。
“叫你坐,你便坐。”老皇帝看出了玉柱的心思,故意恐吓他,“莫非是想朕亲自替你搬凳子么?”
玉柱等的就是这个!
既然老皇帝发了话,不坐不行了呀!
玉柱便坐到了锦凳上,侧身望着老皇帝的龙袍下摆,静候垂询。
“嵩祝老了,不擅理财。”老皇帝盯在玉柱的身上,慢吞吞的把嵩祝顶了出来。
玉柱心里明白,老皇帝想大修宫室,嵩祝没本事搞来银子,多少有些失宠的气象了。
说句心里话,玉柱一直想不明白,随着年纪渐老,老皇帝越来越爱广修宫室了。
别的且不说了,单是畅春园里头,哪年不砸进去几百万两银子?
另外,从京城到热河的路上,富丽堂皇的行宫,一座接着一座的拔地而起。
就这,老皇帝还不知足,又惦记上,扩建玉泉山静明园了。
单是从玉泉山上引水下来,就是异常浩大的工程,少说也要耗费千万两白银。
如果,玉柱想当贤相,这个时候,就应该规劝老皇帝,爱惜民力,多多与民休息了。
然而,玉柱的志向是做曹贼。
咳,贤相,滚粗吧!
“回汗阿玛,户部必定会说缺银子,是吧?”玉柱拿捏着老皇帝的心思,故意给嵩祝上眼药。
老四被调去管理工部后,户部的管部大学士,就一直是嵩祝。
众所周知,在大清朝的六部之中,吏、户二部,最有实权。
兵部,管不了八旗兵,只能管绿营兵的军政事务,实权其实很小。
至于,礼部、工部和刑部,都属于是执行性质的衙门,并无决策权。
老皇帝故意往缺银子上边引,就是在等玉柱对户部发难。
对户部发难,就是要斗争嵩祝。
只有,玉柱和嵩祝形成了恶斗的局面,老皇帝晚上才能合眼安寝!
(ps:本月算是比较勤奋了,更了12万字。已是月底最后一天,还留下月票等生崽么?)
第762章 一箭三雕
老皇帝想修玉泉山静明园,不止一日了。
只是,西北一直在用兵,中原地区又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灾,户部存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把玉柱扶上内相之首的宝座,主要是玉柱擅长理财,且无众多党羽。
这年头,位置是老皇帝给的,权威却要靠玉柱自己去树立。
玉柱太年轻了,他若想树立权威,培植党羽,少说也要十年以上。
老皇帝已经68岁了,他比谁都清楚,恐怕熬不过下一个十年了。
但是,老皇帝颇有自信,他有办法,让玉柱绝对当不成鳌拜。
“你猜的没错,户部的孙渣济,翻过来,倒过去的,只说没银子。”老皇帝只要一想起孙渣济,心里就觉得窝火。
孙渣济,满洲镶红旗下,他能调任户部尚书,全靠嵩祝的大力推荐。
此时,户部的汉尚书是赵申乔。
赵申乔就非常有名了。
康熙四十八年的己丑科会试,赵申乔的儿子赵熊诏点了状元。
本以为,点状元如探囊取物的戴名世,却成了榜眼。
结果,京城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揭贴,攻击赵申乔徇私舞弊。
赵申乔以为是戴名世干的,一直怀恨在心。
康熙五十年,赵申乔终于抓到了破绽,弹劾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恃才放荡”,所作《南山集》、《马遗录》中,语多“悖逆”。
这桩公案,牵连甚广,江南大儒们多有波及,间接帮玉柱成就了“曹贼”之名。
嗯,江南第一美人刘太清和大汉奸钱谦益的曾孙女钱映岚,先后被玉柱抢到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