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玉柱只得捏着鼻子,叫了肉麻之极的表哥。
“我听说,你收了两个小徒弟?嗯,等考完了殿试,就把我家的弘昀也收下吧。”四阿哥胤禛看似商量着办,实际上,已经霸道的替玉柱做了决定。
玉柱已经收了两个徒弟,确实没理由拒绝弘昀的拜师,他只能点头答应了。
“开龙门喽。”伴随着信炮声,守贡院的兵丁们,齐声呐喊起来。
会试,依旧是旗人先进,按照满洲、蒙古和汉军的顺序。
其中,镶黄旗最先,其次是正黄旗,再是正白旗,依此类推。
会试比乡试的搜身,更要严苛得多。五个兵丁,外加一名八旗参领,一起搜一名考生。
玉柱带来的东西,被翻得七零八落,袋子里的炒米被脏手捣腾着染了灰黑色。
倒春寒的天气,冷得足以冻掉鼻子。
考虑到考生们的艰难处境,今上临时颁布了上谕,允许带小炉子和炭,方便举子们在考舍里生火取暖。
如果不是这样,玉柱带的小炉子和银霜炭,已经被搜查的兵丁们,给扔出去了。
如今的玉柱,考试经验已经异常之丰富了。
大冷天的考试,必带无夹层的紫貂毛大氅。这种天气,裹着像被子一样的特制大氅睡觉,暖和的很。
取了舍号之后,玉柱到地方一看,好家伙,旁边就是茅厕。
不过,就算是大热的天,玉柱也是无所畏惧的。
他事先接受过汤炳的魔鬼训练,哪怕是茅厕在侧,也是照考不误!
玉柱已是考场老江湖了。他擦拭干净两块木板后,裹着紫貂皮的大氅,蒙头大睡。
这种时候,与其干熬着,不如好生的睡一觉。哪怕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好的。
锁院的信炮声,以及兵丁们的呐喊声,玉柱都听见了,却只当没有听见似的。
这就是科考老油条的好处了。
锁院,距离正式发考卷,还早得很呢!
果然,天色已经全黑之后,考卷才发到了玉柱的手上。
玉柱看了题目之后,不由大为感慨,又叫汤炳、何子昌和秦本初各猜中了三分之一。
这一下,玉柱确信无误,江南省的状元层出不穷,绝对是有顶级名师,摸透了会试和殿试的出题规律,并且传承了下来。
三位老师,其实并没有完全猜中考题,但是,都沾了八成的边。
剩下的二成,玉柱还做不出来的话,不如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ps:自认为写得很精彩了,月票也该赏给玉柱了!)
第106章 兼祧
深夜,寒风呼啸而过,吹得整个考舍里,妖风四起,寒冷刺骨,冷彻心肺。
玉柱不可能带着足够三天之用的银霜炭,必须省着点用了。
所以,还是和乡试一样,玉柱干咽了几把炒米后,裹着厚实的紫貂皮大氅,沉沉的睡了过去。
玉柱在四名八旗兵的注视之下,手忙脚乱的生了火。他带来的小铜壶,被搜查的八旗兵摔扁了,但还是要用的。
玉柱烧了壶开水,泡了杯热茶,贪婪的猛喝了几口。
那感觉,就像是深入大沙漠之中,都快渴死了,居然遇见了绿洲上的大湖。
没办法,干咽炒米,吃多了的话,嗓子眼肯定冒烟。
冰冷的两手,被捂热了之后,玉柱赶紧提笔在手,开始答题。
带的物资很有限,考试的时间却有三天,没办法,只能是一切从俭了。
玉柱做了一半的考题之后,借着烧热水的空当,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
嘿嘿,那些因为疏忽大意,忘记带炉子、铜壶和炭的考生,恐怕是手冷得连笔都捏不利索了吧?
汤炳曾经说过,科举之路,既考的是学问,又考的是考场里的生存常识。
上次的顺天府乡试,有好几个比玉柱更有名气的所谓大才子,却名落孙山,教训就是无法适应考场里的艰难处境。
说白了,没有搞汤炳那种魔鬼训练,没把苦给吃透了!
玉柱答题的时候,有人在兵丁们的监视下,就在他的隔壁小解。
“哗哗哗……”放水声不绝,那人显然是憋狠了。
“快点,快点,臭死了。”
“怎么这么慢啊?熏死人了。”负责监视的兵丁,颇有些不耐烦的催促那人。
“几位老爷,在下确实憋狠了,麻烦别催行吗?越催,越尿不出来。”
“哼,谁催你了?再敢乱说话,以作弊论处,直接拖你出去,枷号示众半月!”
隔壁的茅厕,闹得的动静不小。玉柱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照旧落笔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