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农村有宝 > 第二十九章 碰撞的种子

第二十九章 碰撞的种子(1 / 2)

两个月之后。

阳光泼洒在新落成的“大李村乡村创客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这座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现代建筑,是辣椒加工厂盈利后,小武力排众议、联合村长张建国推动的第一个“文化地标”。今天,它迎来了第一批特殊的客人——由已经成为小武女友的林晓薇牵线、省报三农记者陈雨桐(她现在不在大李村的厂长当助理,通过考试,考进了三农报社,当起了记者)亲自带队组成的“艺术采风团”。

三辆考究的商务车鱼贯驶入村口平整的水泥路,扬起些微尘土。车门打开,下来的人与周遭的田埂、农舍、晒场上火红的辣椒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有穿着亚麻长衫、留着络腮胡的油画家;有背着硕大相机包、眼神锐利的纪实摄影师;有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清冷的青年诗人;还有两位衣着时尚、拎着笔记本电脑的文创设计师。

领头的是陈雨桐,一身利落的卡其色工装,笑容明亮:“小武,村长,我们可是带着‘艺术扶贫’的使命来的!”

小武热情地迎上去握手,张建国站在一旁,脸上是惯常的沉稳笑容,眼神却带着不易察觉的审视。村民们远远地聚拢围观,窃窃私语,新奇中透着疑虑。

“搞艺术的?画咱这辣椒地?”

“穿得怪模怪样的,能画出啥好来?”

“听说还要搞啥……仙子?辣椒还能成仙?别是糟践老祖宗的东西吧……”

工作坊被安排在创客中心最敞亮的空间。巨大的落地窗外,是连绵的辣椒田,红绿交织,生机勃勃。艺术家们显然被这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所触动,纷纷架起画板、打开设备。

然而,当小武和陈雨桐抛出核心议题——“如何为‘大李村辣椒’注入文化灵魂,打造一个具有传播力和商业价值的核心IP形象,比如‘辣椒仙子’”时,平静的氛围下,暗流开始涌动。

油画家老秦率先发言,声音洪亮:“仙子?太俗套!太符号化!我们要挖掘的是这片土地下涌动的原始力量!辣椒的辛辣,就是生命的呐喊!我建议,用粗犷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辣椒在烈日暴雨下的挣扎与怒放,这才是真正的‘地母精神’!”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笔下那充满表现主义张力的“愤怒辣椒”。

文创设计师小雅立刻皱眉反驳:“秦老师,艺术性当然重要,但IP形象最终要落地,要能被大众接受、喜爱,甚至愿意为它买单!您说的‘地母精神’太抽象、太沉重。我们需要一个亲和、灵动、有记忆点的具象形象。辣椒仙子为什么不能做?关键是如何设计!可以结合本地传说,赋予她勤劳、智慧、火辣又温暖的特质,用清新明亮的国潮风格,既传统又现代!”她迅速在平板电脑上勾勒出几个Q版辣椒小人的草图,圆润可爱。

青年诗人阿哲推了推眼镜,语调清冷:“符号?形象?都是消费主义的陷阱。辣椒的本质是什么?是农人汗水的结晶,是时间与劳作的诗篇。我们应该用诗歌,用影像,去记录真实的种植过程,去聆听土地和农民的声音,这才是最深沉的文化表达。搞个虚拟仙子,是对真实的遮蔽。”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劳作的老农,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疏离。

小武坐在中间,感觉自己像一块夹心饼干。

老秦的激情澎湃让他震撼,小雅的商业思路清晰可行,阿哲对真实的执着也直击人心。

但看着艺术家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争论,他最初的兴奋感慢慢被一种焦虑取代。

这“文化赋能”的第一课,似乎比他预想的要复杂和艰难得多。张建国坐在角落,默默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表情,只是偶尔抬眼扫过争论的众人,那目光沉甸甸的。

艺术家的争论尚未平息,更直接的碰撞在小武家的堂屋里爆发了。小武的母亲身体已无碍,父亲李大山也已出院,因为受伤,腿脚有点不利索。他们父子也和解了,李大山看到小武做的一切,心中觉得很愧疚,也就不再阻止小武在家乡种辣椒,带乡亲们致富,反而觉得自己很有面子。

为了给“辣椒仙子”形象寻找灵感根基,陈雨桐提议深度挖掘本地民俗。小武自然想到了母亲王秀兰——村里公认的剪纸巧手,她剪刀下的花鸟鱼虫、福禄寿喜,曾装点过无数乡邻的窗户和婚嫁喜事。

王秀兰听说省里来的“文化人”要听她讲老辈子的故事,还要看她剪纸,既紧张又隐隐有些期待,特意换上了过年才穿的暗红色褂子。

堂屋中央摆开了阵势。一边是架着专业摄像机的摄影师、拿着录音笔的阿哲、打开速写本的小雅。

另一边,是局促地坐在条凳上的王秀兰,她面前摊着红纸和剪刀,小武父亲李大山闷头坐在门槛上抽旱烟,眼神里带着警惕。小武和林晓薇陪在母亲身边。

“大娘,您剪得真好!这牡丹活灵活现的!”小雅由衷赞叹,拿起一张刚完成的“凤穿牡丹”仔细端详,“您知道吗?您这手艺,搁城里叫‘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贝着呢!”

王秀兰脸上掠过一丝红晕,腼腆地笑了笑:“啥遗产不遗产的,就是瞎剪剪,老辈人传下来的花样,看着喜庆。”

陈雨桐引导着话题:“大娘,村里有没有关于辣椒的传说故事?或者老话、俗语啥的?”

王秀兰想了想,慢慢开口:“辣椒啊……老话说‘种椒如种火,日子红似火’,是说辣椒能带来红火日子。也有说辣椒性子烈,辟邪。早先年,有体弱的小孩,家里人会悄悄在小孩枕头底下塞几颗干辣椒驱邪气。再就是……辣椒长得红红火火,像新媳妇的盖头,有那嘴巧的媒婆,说亲时夸姑娘‘脸蛋赛辣椒’,是说俊俏哩!”她一边说,一边手下不停,剪刀灵巧地转动,一个憨态可掬、头戴辣椒帽、身着红袄的小胖娃娃渐渐在红纸上显现出来,娃娃怀里还抱着个硕大的红辣椒,喜庆极了。

“太好了!这个娃娃形象就很有特色!”小雅眼睛一亮,迅速在速写本上记录,“我们可以把他发展成‘辣椒童子’或者‘辣椒娃娃’,亲和力强,延展性也好!”

“等等,”一直沉默的阿哲突然开口,他指着剪纸娃娃问王秀兰:“大娘,您剪这个娃娃,有具体的说法吗?是灶王爷座下的童子?还是土地公的使者?或者只是您觉得好看才剪的?”

王秀兰被问得一愣,有些茫然:“这……就是个抱椒娃娃啊,老花样里就有,图个吉利,多子多福的意思吧?具体是哪路神仙座下的……咱庄稼人哪懂这些讲究。”

阿哲皱起眉,转向小雅和陈雨桐,语气严肃:“看到了吗?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想从民俗里提炼文化符号,但很多民俗本身已经失去了原始的信仰内核,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形式和‘吉利’的祈愿。如果我们基于这个娃娃形象去打造‘辣椒仙子’IP,它的文化支撑在哪里?它的独特性又在哪里?会不会只是一个披着传统外衣的商业玩偶?我们需要更严谨的田野调查,去寻找那些真正带有地方性知识、带有精神信仰内核的、尚未被完全符号化的‘活’的民俗!”

他的话语尖锐而专业,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堂屋里刚刚积累起的一点温馨氛围。

王秀兰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听不懂那些大词,但“空洞的形式”、“商业玩偶”这些字眼,让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和剪了几十年的花样,似乎突然变得轻飘飘、不值钱了。她握着剪刀的手微微发抖,下意识地把那张刚剪好的“抱椒娃娃”揉成了一团。

小雅也急了:“阿哲!你这是钻牛角尖!民俗本身就是活的,是演变的!‘吉利’、‘喜庆’难道不是最普世也最珍贵的情感价值?非要跟具体的鬼神挂钩才算有文化?大娘剪的是生活,是期盼!这种质朴的情感力量,难道不正是打动人心、连接古今的关键吗?现代IP设计,需要的是情感的共鸣点,不是故纸堆里的神谱!”

两人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谁。王秀兰低着头,默默地把揉皱的纸团塞进口袋,脸上的光彩彻底黯淡下去。

李大山“吧嗒”重重磕了一下烟袋锅,站起身,瓮声瓮气地说了句:“你们文化人说道道,俺们听不懂。老婆子,灶上该添火了。”

拉着王秀兰就往后屋走,气氛尴尬得几乎凝滞。小武看着母亲落寞的背影,又看看争论得面红耳赤的阿哲和小雅,心头像压了块大石头。林晓薇悄悄握住他的手,手心冰凉。

艺术理念的冲突尚在发酵,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将矛盾彻底引爆,并引向了更敏感、更危险的领域——信仰。

采风团的摄影师阿峰是个行动派,为了捕捉“最真实”的乡村信仰图景,他扛着相机,在村里四处游走。黄昏时分,他转到了位于村东头、古树掩映下的李家祠堂。

祠堂是村里最老的建筑,青砖灰瓦,门楣上的木雕虽已斑驳,却依旧透着庄重。祠堂门口,几个老人正坐着闲聊,旁边香炉里插着几炷残香。

最新小说: 农村有宝 我,饲养员,被六个人外疯狂争夺 我靠种田游戏兑换植物[星际] 瞬移凶案现场,真千金被团宠了 末世来种田 在末世当救世主 不是说好撞鬼吗?怎么给我发枪了! 末日求生,我的亡灵有亿点点强! 女主她今天不想打工 我的猫今天又想出了什么养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