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暮汉昭唐 > 第一百零八章赵奢之计

第一百零八章赵奢之计(1 / 2)

三月十二日,长子。

张虞率大军出征,沿途不断有兵将前来汇合。至上党长子下营时,张杨已率五千河阳军在此恭候。

张虞率文武巡视营地,抽空问道:“张君悉出五千兵马,今河内留有何人固守?”

“禀君侯,我留部将眭固守修武,郡中军政之事悉由王正祥(王晨)负责。”张杨说道:“今兖州残破,内有张邈、吕布为内应,故袁熙应是无力渡河袭扰河内。”

张虞笑道:“今能出兵五千,又能留眭固率兵守修武,看来张君帐下兵马不少。”

张杨嘿嘿而笑,说道:“昔二袁乱京畿,收留河南不少流民、逃军,忧河内无险,遂编为屯田兵,农闲操练,农忙耕作。今河阳军已能自给自足,郡中赋税悉数转运至将军府,已无需再供给河阳兵马。”

“至于兵马?”

张杨伸出一根手指,在张虞面前比划。

“今兵有万人?”

“非也!”

张杨得意说道:“除五千精锐兵马之外,河阳军另有万户屯田兵。以千户为校,修城筑坞,沿河水、津口而建。每岁纳粮而不纳布,输以牛具,军得五,户得五。而今如袁兵进犯河内,屯田兵可自行固守。”

“万户屯田兵?”

张虞顿时惊愕,当初在上党因百姓凋敝,兵马供给不足,便安排张杨负责屯田工作。而今张杨在河内待了五年,没想到干出这般成绩,让张虞不得不为之惊讶。

“兵有万户,其口数应不下四万男女,仅凭京畿流民便能有万户?”张虞狐疑问道:“输牛屯田之策,不知何人为叔父所献,并由何人操持?”

见张虞一眼看出有人为自己献计,张杨惊讶问道:“何以见得屯田之策由他人献计、操持?”

张虞笑吟吟,说道:“叔父不喜读书,性疏而好武。今屯田方略之精妙,绝非出自叔父之手,当是有人向叔父进言,而叔父从善而纳。”

张杨的军政水平,张虞心里一直有数。其性情粗犷,粗通文事,领兵作战尚可,今让他干细腻活,若说没人指点,没人负责操持屯田事宜,张虞可不相信。

“君侯英明!”

张杨敬佩不已,如实说道:“我非有意隐瞒才学之士,而是欲让君侯知我治河内之功,以免有人言我因姻亲得以进位。”

“叔父有辨善政之能,从善如流,选贤屯田,便是大功一件!”

张虞大笑说道:“我选将用人皆以才先,叔父若无坐镇河内之才,岂敢将险要之地交于叔父。”

张杨在山西军里的舆论压力不小,每次打胜仗没他,但次次升迁有他,故难免让人说闲话。

见张虞认可自己,张杨心情宽慰不少,说道:“如实而言,初至河内时,因乱军掠乡之故,河内多有荒田,杨延续上党旧政,于河内屯田,仅是无规矩细则。”

“李傕乱京时,杨收弘农难民屯田,得弘农士人董遇。董遇寡言少语,好读经学,遂谏屯田之策,我惊奇其才,遂辟为主簿,让其主持屯田之事,另有黑山降将眭固辅之。”

董遇,字季直,弘农华阴人。自幼父母双亡,与兄长董季中相依为命。值李傕入关中,董遇与兄长北渡黄河,投靠河内。

到河内之后,与兄长二人被张杨收编为屯田兵,然因董遇好学,常在耕作时看书,即便受人讥讽,亦不改行为。而张杨知晓董遇事迹,便大为惊奇,特邀董遇交谈。

在交谈中,董遇顺势向张杨提出屯田之策,并纠正张杨在屯田中一系列不合理的政策,遂让张杨敬佩不已,至此便将屯田之事交由董遇负责。

董遇上位之后,依照军队编组,并制定屯田细则,尤其为了扩编屯田兵,董遇让张杨遣人南下,趁曹、吕争兖州之际,大规模招募流民,并加上其他流民来源,这才有万户的屯田兵。

“董季直为贤才,今屈居主簿一职,不能全其功也!”张虞赞叹道。

张杨说道:“君侯若欣赏董遇,不妨将其调入将军府,以为辅佐君侯。”

张虞考虑少许,说道:“今河内屯田初有功绩,岂能调长吏离任。先表董遇为屯田都尉,负责河内屯田事宜,以全进谏、屯田之功,往后归河阳军与将军府直属。”

“杨代董遇拜谢君侯!”张杨说道。

种田好手,张虞帐下可不少,如杜畿、司马朗、司马芝、苏则、申屠备等。今匆忙调董遇到安邑,不仅没有合适官职,更会耽搁河内屯田生产,故不妨升官而不改职。

“那叔父于河内屯田数年,今囤积多少兵粮?”张虞笑眯眯,问道。

张杨声音扬起,生怕众人不知,说道:“今河阳军库粮三十万石,屯于河内蔡城,专为君侯讨伐袁绍之用。君侯传令于河内,王太守便能调发徭役转送军需。”

屯田可非易事,莫看史书吹嘘曹操首年屯田便有百万之粮,实际上若曹操每年能有百万之粮,不至于在官渡之战中陷入缺粮状态。

最新小说: 孩子他爹是皇帝 血狱辛亥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亮剑:我带李云龙搞军工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武布中华 替嫁妻子走后,剑尊道心破碎了 穿越农女:开局嫁个病秧子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大唐:开局邀请李二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