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绒毛:“如果书包太重的话,你这个年龄跑步反而伤身。但你不用担心,我会用能量给你的书包减重哒。”
乐乐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声音只被小绒毛听见,所以当着狄甘一家三口的面,他只好在心里承诺:我也会好好产能量哒。
说起来,乐乐对于“大伯”“大伯娘”“堂哥”这三个称呼很缺乏感情认知。他这么称呼时,与叫“保洁阿姨”“门卫叔叔”差不多,甚至可能还不如后者。
因为乐乐能够理解“叔叔”“阿姨”是对年长的、与自己没有亲戚关系的男女的称呼,但他对“大伯”等“亲戚”却始终没有形成实感。
即使乐乐已经明白了被他称呼大伯的人,就是他爸爸的哥哥。
乐乐懂什么是哥哥、能理清这个亲戚关系,但他始终觉得:我爸爸怎么会有哥哥呢?我爸爸怎么会被别人叫弟弟呢?
乐乐有点惶恐:我这算不算感情缺失的一种表现?会不会影响今后产能?
小绒毛安慰过乐乐:“只要有某一类情绪是健全的,就可以产能,缺失一两种情绪不是问题。哪怕你只能感受到恐惧、害怕,也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产能机器。我们不需要求全,而只需要在某一方面做到精深。”
虽然信任小绒毛,虽然因为小绒毛的安慰而放心了一些,但一直到第一次实际做到了产能之后,乐乐才真正安心下来。
也因为叶材宝是帮助他产能的第一人,所以乐乐明显察觉到自己对“堂哥”这个词有了实感。
可乐乐依然对“大伯”“大伯娘”仅有理论认知。
以至于在乐乐看来“叶放知夫妇”“狄甘夫妇”这两种称呼方式完全等同,并不因为叶放知与他有血缘关系、狄甘与他没有而需要优先采用“叶放知夫妇”“叶放知一家”这种说法。
甚至,因为“叶放知”这个名字与自己爸爸的名字太相似,导致乐乐还有些回避叫出来。
乐乐:总觉得,叫这名字像是让我爸爸粘上了某种最好不要粘上的东西。
对比之后,乐乐觉得从今天起,自己比较愿意优先选用“叶材宝一家”这样的称呼方式。
乐乐:堂哥好鲜活呀,不像大伯和大伯娘总是披着面具。堂哥刻意带上面具时也很真实。
当叶志乐和叶材宝的分班考结果出来时,狄甘和叶放知的心情都非常复杂。
松口气、没能完全放心、生气、解气、嘲弄、丢脸、心疼、骄傲等情绪混杂到一起。
最终,他们只能接受自家儿子与那个讨厌货即将同班的事实。
之所以心情会如此复杂,是因为叶材宝和乐乐的考试成绩都比较一般:中等偏上水平,分数相近。
如果只有叶材宝参加考试,夫妻俩一定会夸奖儿子“已经考得很棒了”;如果只有乐乐参加考试,两人一定会嘲讽乐乐“平时表现得挺聪明,到了关键时刻却这么掉链子,果然是个担不起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