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加密的,用军中手法写的。江书晚连蒙带猜地看懂了,是边关斥候关于西北风沙动向的最新观察报告。
【谢凛,还是你懂我!这可是最重要的前线情报啊!】
“小姐,周公子也派人送来了……”
这次是一本书,一本周子墨亲手注解的《搜神记》,里面圈出了所有关于“龙王降雨”、“风伯布云”的传说。
江书晚:“……”
【周公子,谢谢你,但你的礼物,在我的知识盲区里。】
整个晚上,江书晚的书房,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她将老渔民的经验、地方志的记载、皇家五十年的数据、边关的风沙报告,和自己观测到的云层、风向、气压变化,全部摊在了一张巨大的宣纸上。
她用炭笔在上面画着各种箭头和符号,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学与玄学相结合的、土法天气分析。
书房外,江震、萧景琰、谢凛、周子墨,四个人,难得一见地,齐聚一堂。
他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看着那间灯火通明的书房,眼神中,是如出一辙的担忧与信任。
他们知道,那个小小的身影,正在里面,以一己之力,对抗天威,预言未来。
终于,在天亮之前,江书晚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走出了书房。
她手里,拿着一份写好的奏折。
“爷爷,各位,”她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我有结果了。”
当天上午,一份来自钦天监的奏折,被呈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与此同时,一份由钦天监监丞刘伯温(不是那个刘伯温)领衔、全体属官联名签署的奏折,也一同送达。
刘伯温的奏折上写着:臣等夜观天象,推演八卦,断定未来七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乃春猎之大吉兆。
而江书晚的奏折上,只有寥寥数语。
字迹清秀,却力透纸背。
“启奏陛下:臣,江书晚,观云望气,测压问风,断定——”
“三日后,午时,京畿将有雷雨,雨势不大,持续一个时辰。”
“五日之后,方可天晴。”
“春猎可如期,但,需备蓑衣。”
两份截然相反的预测,静静地躺在御案之上。
整个垂拱殿,落针可闻。
皇帝的目光,在两份奏折之间来回移动,深邃的眼眸中,无人能看透他的想法。
太子萧景珩站在一旁,嘴角,已经泛起了一丝冰冷的笑意。
江书晚,这次,看你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