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的漫改对接会,林晓雨和江源带着2D分镜稿准时到场。
当屏幕上出现清明时节的江南巷口。
主角手里拿着青团,巷尾的包子铺冒着热气,连石板路上的水洼都映着灯笼的光时,秦海天忍不住拍了拍手:“这才是梁荷老师文里的感觉!”
梁荷坐在台下,看着画里主角奶奶剥豆子的手纹,院角歪斜的竹椅,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这些都是她原文里没明写,却藏在记忆深处的细节。
她小时候跟着奶奶住,奶奶的手就有这样的纹路,家里的竹椅也总歪着一条腿。
“太像了,”梁荷拉着苏木的手,声音里满是激动,“我想把没写完的番外也画进去,就写主角在江南的日子,写她跟奶奶一起种腊梅,一起喂流浪猫。”
苏木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一起跟江源,晓雨商量,把你的回忆都画进动漫里。”
林晓雨在旁边说:“梁老师,我可以跟您一起写番外脚本,我爷爷说,我画的生活细节跟您的文特别搭。”
梁荷看着林晓雨,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笑着说:“好啊,咱们一起把这个故事写完整。”
散会后,秦海天找到苏木,递上一杯茶:“你这眼光真不错,江源和晓雨的组合,把2D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了。”
苏木喝了口茶,看着窗外的杭州夜景:“不是我眼光好,是这故事值得最好的呈现。”
秦海天笑着说:“说得对,以后咱们的漫改项目,还按这个标准来,慢工出细活,总能做出好东西。”
回去的路上,苏锦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路灯,忽然说:“爸,等动漫播出的时候,咱们能不能请乌镇的爷爷和师傅们一起看首映?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么好看的猫窝分镜。”
苏木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到时候咱们在乌镇搭个露天放映厅,让大家一起看。”
徐佳莹靠在苏木肩上,轻声说:“你看,咱们在江南的日子,就像这2D分镜一样,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了。”
苏木握住她的手:“是啊,以后还会更丰富,有动漫,有花,有朋友,还有咱们一家人。”
车子驶进乌镇时,院角的腊梅苗在路灯下泛着绿光。
苏木知道,等明年春天,这株腊梅会开花,动漫会播出,苏锦会从京大回来。
日子就这么过着。
到了漫改分镜定稿的那天,杭州下了场淅淅沥沥的雨。
苏木刚把修改意见发给秦海天,徐佳莹就从衣柜里翻出件浅青色的旗袍,笑着说:“今天天气好,咱们去苏州看姨婆吧,我昨天跟她打电话,她说院子里的海棠开了。”
苏木看着她手里的旗袍,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徐佳莹时的样子。
“好啊,”苏木拿起车钥匙,“咱们顺便去平江路看看那家汉服店,你不是一直想看看剧本手稿吗?”
出发前,徐佳莹特意去厨房打包了些乌镇的特产。
崔姝做的桂花糕,老木匠家的芝麻饼,还有救助站小猫们最喜欢的猫饼干。
“姨婆喜欢吃甜的,这些她肯定爱吃。”徐佳莹把特产放进后备箱,又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个锦盒,“这里面是我妈当年给我的银镯子,这次给姨婆带过去,她上次还说想看看。”
两人驾车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