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马伏山后,听二哥说,王将军近日就要回到故乡。马伏山人闻讯后,象过传统佳节一样兴奋地传开了。此时,最繁忙的要数王支书。他接到公社领导的通知后,亲自安排人打扫将军故居的院坝,让妇女主任、本队的队长与王将军的兄弟,还有将军的侄儿侄女一起,再叫几个手脚麻利又爱卫生的女人打帮手,认认真真地准备将军一行的接待工作,特别是饮食起居。
王支书在全村干部会上强调说:这是将军第一次回老家,我们要特别热情与重视,决不容许任何人有丝毫怠慢,我们用家乡人质朴的情怀,来感动叱咤风云的王老革命荣归故里。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我们这样做有一个目的,就是争取老人家给我们村子办点实事,比如加宽村道、强化学校设备配置。从而改善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出行难的问题。看这样子,光靠我们村子千余号人的肩挑背磨,何时能够改变家乡的面貌嘛。
说到这里,大家眼睛一亮,认为支书的想法不错,凭王将军的威望,跟地方上打个招呼,应该会起一定作用的。只要他发了话,地方上不会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清晨,村上组织的接待组队员穿着自己感觉最好的衣服,姑娘们还打扮一番,早早地吃了饭,直奔街上。路上,大家走累了,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时,王支书先给大家讲了王将军的革命故事与斗争经历。
王将军1917年出生于于马伏村,读过两年私塾,先后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中庸》、《大学》。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团,一九三五年入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二军某团团委书记,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中原办事处处长,某县县委书记,某区游击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队教导员,某军区警备旅组织科科长,军分区地区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某团政治委员,某旅政治委员,某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要塞区司令员,某警备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某警备区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有人惊讶地问:王支书,你怎么把王将军的简历弄得那么清楚呢?
王支书继续介绍说:“我们县里只有10位将军,而我们乡里就占两位,并且我们村里就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王将军,我们作为老乡,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我们今天去迎接他们,不搞清楚王老的简历,怎么说得过去嘛,我实话跟你们说,昨天接到这个任务,夜里象备课一样熟悉这段文字,你们根本不知道吧。
王支书还讲了王将军的童年轶事。
王将军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怀胎十月后生育他那一夜,差点丢掉性命。因王家处在马伏山山崖下,道路崎岖,条件特别艰苦。虽然是难产,但那时又不能进医院抢救助产,只能拿母亲的命来赌这一把。就在母亲与死神搏斗过程中,在全家人不知所措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那屋后的山崖间突然垮下来一块巨石,一声巨响,响彻云霄,把母亲惊吓得猛蹬了一脚,使出了全身的最后一点力气,随后“哇”地一声,婴儿终于出生了。大家心里想: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无论如何,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婴儿会成为后来功勋卓著的王将军。作为父亲,最感谢的是那块石头。北马伏山人誉为“将军石”。在后来新修建房屋需要时,一批又一批人打起那块神石的歪主意。有人总想开山破石,把神石变成建筑基石。王将军的父亲说什么也不答应。因为他认为,那块石头应该是有灵的,它就是为王将军生长的,没有那块巨石垮下来,就没有王将军的出世,也许他母亲也因难产而去。他这么一说,那些打算就近采石料的老乡也就理解王家人的心情了。
好几位老乡都说,自己在村子生活了20多年,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事呢?是不是支书瞎编的哟。王支书回应道:不可能吧,对这样的功臣和名人,谁敢胡编乱造些东西呢?不是讨打挨吗?
王支书说:如果不相信,你们回去后,可以问一问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我保证他们比我讲得还够玄乎,故事传奇多了。等一会,我还要跟你们讲一个王将军更传奇的故事呢?不过,等我歇口气再说。
王支书一行赶到乡政府门口时,王将军两个侄儿王文军和王文兵早已恭候在此。
王文军问:王支书,你们也是来接我大爹的?
王支书说:是的,我多年就盼望着看看将军一面,梦中都梦见好几次。今日终于成为现实,太好了想不到你们比我们还早些。
王文兵说:“我们都长这么大了,也从来没有见过大爹,只是在家里看过他老人家的照片,经常都是在梦中见过这位亲人,昨晚上我们两兄弟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等到鸡一叫,我们就起床,走在半路上,天才亮,你看我们还带了手电筒。”
郑嘉嘉请王文军兄弟讲一讲王将军从家乡走出去的过程,王文军很乐意。他们听父亲讲过,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王将军幼年时很聪明,嫉恶如仇,读书成绩好。只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读两年私塾,就很不情愿辍学了。他好怨恨那个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他说地主家的孩子读书再不行,也要读书,就是在学校光耍也要多耍几年;而穷人家的孩子成绩再好也读不起书,并且跟着父母早早地干农活,天天在田地里辛苦地干,到收获时除了交租,家里剩不了多少,过不起年不说,平时还要挨饿受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