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别管这些当官的怎么想,反正这些考生们都很高兴。】
【虽然都是寒窗苦读,但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们以后科举就相当于是少了一个步骤,之前那些面见皇帝的尴尬,担忧,害怕等情绪,完全可以先放一放!】
【宋仁宗赵祯这个命令下的估计挺仓促,皇帝金口玉言都已经开了,那总不好再让皇帝食言啊!】
【这个改动,说起来也是便利了这些臣子,毕竟就算是北宋全民读书的浪潮仍在继续,但是那些能够一路考上进士的人中,真正出身贫寒的还是在少数。】
【中进士的人,当然还是那些家中有钱或者有权人居多,这样一来也是给了这些人更多的晋身的机会,这些大臣们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这道圣旨一发,考生们简直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直接将宋仁宗赵祯夸上了天!】
【赵祯被夸的那叫一个美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简而言之,赵祯被夸的找不着东西南北了!】
【所以,在这种头脑不清醒的情况下,赵祯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洋相。】
【殿试结束了,自然是需要给这些考生们排一个名次的,而赵祯这位以识才著称的皇帝,这次却发挥失常了。】
【嘉祐二年的这一届进士,可谓是卧虎藏龙,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在其他科举考试中可以碾压其他学子的大佬,却偏偏都撞在了这一届。】
【赵祯捧着欧阳修这位主考官递上来的名单看了半天,东瞧西看的,御笔一挥,定下了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第四名郑雍、第五名朱初平。】
【北宋与明清不同,它的一甲不是三人,而是五个人,也就是说,在赵祯的眼中,这五个人就是嘉祐二年进士科最出色的五个人。】
【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赵祯选择的这五个人,让人大失所望。】
【其中,只有排名第四的郑雍,还能勉强算是个名臣,其他的人,都被滚滚历史完全淹没,连个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我们研究历史,大部分都是靠着研究那个朝代的史书,《宋史》会将一部分优秀的臣子单独列传,嘉祐二年的进士科,一共取中了三百八十八人,其中在《宋史》中单独列传的有二十四人,宋仁宗定下的这个第五名朱初平,竟是连这个门槛都没进去!】
【而那些真正的牛人,都在二甲和三甲的名单中扎堆。】
{宋仁宗这是头脑发热,开始可怜这些被黜落的学子了?}
{关键是,那些被黜落的人,已经被黜落了,赵祯下的这个命令,更多的是惠及到了以后的学子!}
{不管怎么说,都算是给了这些考生更多做官的机会!}
{要是其他朝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这可是在宋朝啊!本来冗官的问题就还没有解决,又弄来这么多的臣子,赵祯是不是觉得北宋一个官职上三四个官员还是太少了?}
{所以说,这些官员就不知道努力想想给自己谋个出路,想一想,现在北宋这种官满为患的景象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地盘小,官职少,不够分啊!所以还是那句话,为什么这些文臣还一心想要议和呢?}
{就是,要是燕云十六州能够拿回来,那可就是小半个大宋的国土,这可是一下子就能多出近一半的官职呢!}
{看来古代的这些文臣还是不够精明,反正又不是让你上战场打仗,你就算是支持一下主战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