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庆历新政44(2 / 2)

“我还说,我们家的地理论上能一亩地收上百石粮食呢!这也是后人们能做到的,你看我们行吗?”

“那必然不行啊!”妇人脱口而出,“哦,是有其他的原因在影响是吧?”

健壮汉子看他家这个蠢婆娘终于想明白,哼了两声没说话,暗自却在思忖是不是真的送自家孩子去上两天学。

不管怎么说,读书终究是一件好事,读书识字了,将来才不会被人拿着文书给坑了!

要不,就让自家小子去上两天?不期望他能考上,就是识个字,将来也好娶媳妇儿,找营生不是?

至于那些读书人,看到这句话更是哄堂大笑。

“哈哈哈,要是三年就能考上进士,我们也不至于这般苦苦煎熬了啊!”

“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后人怕是没研究透科举吧!”

唐欣欣看着天幕上的各种应答,举起食指摇了摇。

【嘿嘿,听清楚,主播说的是理论上,也就说最好的情况,因为古代的科举一般情况下都是三年举办一次,所以若是一个人真的很聪明,一点就通,学什么都很快,家中也没什么负累,这三年也是顺风顺水,确实有可能三年成功。】

【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存在的。】

【古代的科举考试虽然考的内容不算多,但是却考的非常繁杂,要求学子必须都很多很多的书才能应对,还有天灾人祸等等的阻碍,所以实际上,一个完全没有读过书的人,想要顺风顺水的考上,最少都需要十年的时间。】

【历史上通过考试晋身的人,时间最短的应该是北宋的晏殊了。】

【但是晏殊是特殊情况,他从小就是天才,更是有人将他推荐给皇帝,在皇帝面前早就挂上了号!可即便是他,从七岁开始考试,也是考了七年的时间才真正成为了一名进士。】

【虽然每年都有没考上的人,但是想要凑齐这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所以,赵祯能够举办十三次,已经是不小的一个数目了。】

【自从隋朝科举制诞生开始,到清朝结束,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我们的老祖宗们举办了无数次的科举考试,也从中诞生了无数的中举名单,但是只有这一届,是当之无愧最强的一届!】

【这便是北宋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

【北宋时期盛行读书,可谓是天时地利,而嘉祐二年的主考官,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还干了一件事,我们都知道他的文章写的极好,他更是让北宋文坛摒弃华而不实的骈文,恢复古文事业的最终完成者。】

【欧阳修本人也是个惜才的,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这才有了这一届龙虎榜。】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这一届的考生,质量是真的高!】

【北宋的人才本来就挺多的,但是这一届,几乎可以说一次性将北宋五十年的人才都捞到了手中。】

【唐玄宗李隆基和李林甫搞得那次“野无遗贤”是假的,这一次,才是真的!】

最新小说: 嫁顶级豪门显怀后,前夫他跪着求 妄为 提结婚你装失忆,嫁大佬你又急眼 贺先生,您被太太赶出港城了 舔狗七年被踹,我转嫁正牌白月光 说我替身蹭热度?真不直播你又哭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星光下的双生花 选个废柴当爹,小福宝当上公主了 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