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李杜50(2 / 2)

天幕上展现的这些,让崔氏觉得人走茶凉,心寒无比。

杜闲自己在官场上不说是多么圆滑,但是至少与同僚之间的相处还是很融洽的,揣摩上意、分析朝堂局势也是一把好手!

结果,自己的儿子在这方面竟然与官场小白无异!

杜闲这个家伙,到底有没有好好教导自家儿子!

“杜闲,你若是不想教导我儿子,我们崔家有的是人能教导为官之道,我这就把大郎送到崔家!”

杜闲又不能未卜先知,他也不知道未来的杜甫为什么会不适应官场!

他更不知道为什么未来的自己竟然没有把这么重要的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儿子!

明明是妻贤子孝的美满家庭,现如今眼看着,竟然是要分崩离析,妻离子散的节奏!

“不不不!三娘!你信我!我怎么可能会不教导大郎这些呢?大郎可是我的嫡长子啊!我还指着他继承祖业,封侯拜相呢!”

崔氏停下了回房的脚步,转身拧住了杜闲的耳朵:“来来来,你说我听着!既然你教了,那为什么天幕上那个的杜甫,这么不会来事儿?”

杜闲的眼睛转来转去,实在是想不出一个很好的借口。

别说是天幕上那个诗圣了,就算是如今方才不过五六岁的杜甫,就已经能看出聪慧来了,要说杜甫学不会,这才是天方夜谭吧?

只可能是没人教啊!

杜闲想了又想,只能讨好的对着崔氏笑笑:“三娘啊,天幕上的那个杜甫只是儿子未来的一种可能罢了,我发誓,我现在就好好的教导大郎,绝对不会让他再变成这种样子的!”

唉,幸好现在的自己不在长安任职,不然的话,来看自己笑话的人,怕是要把这门槛都踩碎了!

有个诗圣儿子是很荣耀,但是这个诗圣儿子徒有才学却不会做官,那就是他这个父亲的错了!

【在严武的庇护下,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又度过了近一年的安稳生活。】

【诗圣大大的人生,主打一个急转直下。】

【永泰元年,严武病逝,没有了严武的庇护,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变得越发艰难。】

【杜甫只能选择逃离。】

【五月,杜甫携家眷一路沿岷江东下,杜甫曾经在《去蜀》一诗中这样写道:“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杜甫的身体本就不好,在辗转寻找居住地的路上,犯了消渴症和疟疠,在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春天,才终于在白帝城定居。】

【杜甫的好友柏茂琳从成都调到夔州,见杜甫过的艰难,便时时派人来看望杜甫。】

【等杜甫的病好一些后,就拿出自家的积蓄,买了四十亩的果园,柏家为了照顾他,还委托杜甫帮忙照管自家的百亩稻田。】

【有了这两种进项,杜甫的生活总算是富裕了一些。】

【从大历元年末到大历三年春,两年左右的时光,杜甫过上了富裕且悠闲的生活。】

【生活上的富足和舒适,让杜甫有时间去写作,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他在这两年间写了四百多首诗,不仅数量多,且题材多变,形式各异。】

【这其中,既有《壮游》这种自传性的诗,也有他对于国家人才的推荐和思考,他更希望国家能够多一些真正忧国忧民,可以将大唐带上正轨、拨乱反正的人才。】

最新小说: 嫁顶级豪门显怀后,前夫他跪着求 妄为 提结婚你装失忆,嫁大佬你又急眼 贺先生,您被太太赶出港城了 舔狗七年被踹,我转嫁正牌白月光 说我替身蹭热度?真不直播你又哭 华娱:屁股坐正了吗?你就当导演 星光下的双生花 选个废柴当爹,小福宝当上公主了 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