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刚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就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傻不愣登的孤身一人横穿敌占区了!
就连自诩剑术卓绝的李白都投来了诧异的眼神。
“子美,你的武艺如何?等我们到了长安,比划比划?”李白含笑问道。
杜甫连连摆手:“不不不,小弟的武艺实在是很一般,不敢与太白兄比较。”
那你还自己跑到叛军窝里晃荡!!
一向胆大的李白都想要教训一下杜甫了。
杜甫其实也看出了李白对自己行事的不赞同,但是同样作为杜甫,他觉得他应该可以理解天幕上的那个自己:“可是太白兄啊,天幕上的那个我,为了求官连儿子都没了,你觉得他会放弃这个几乎是能获得从龙之功的机会吗?”
李白明白,杜甫不会!
不只是杜甫不会,就连他也不会!
天幕上的李白为什么会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参与到永王的叛乱中?还不是因为不甘心?还不是因为,他也想要实现自己做官的梦想吗?
李白和杜甫说了什么暂且不提,但是杜甫的这首《春望》一出,长安那种破败倾颓的景象仿佛一幅画卷,出现在万界人们的眼前。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好一个家书抵万金!”李世民为这首诗拍案叫绝。
读完了这一首,大家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杜甫的诗能被称为诗史了。
这一句就将当时大唐动荡不安的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人的担忧,还侧面描述了大唐情况的危机。
杜如晦狠狠的拍着房玄龄的胳膊,将房玄龄拍的龇牙咧嘴:“最后一句更是妙极,全句都不曾说一句自己的担忧,但是就这一句生动的描写,通过诗人自己的反应,反而更加真实的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啊!”
哎呀呀,过奖了!实在是过奖了!
听着下面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杜甫,李世民的心中比吃了蜜还要香甜。
好听!爱听!多夸!
瞧瞧!这也是我们李家的子孙啊!多有出息!!
唐太宗李世民转眼便想起了杜甫那个被饿死的小儿子,很不高兴:“这个卢氏又是怎么回事啊!不会真的克扣了朕的宝贝曾曾外孙的财产吧?”
朝堂上的卢家人赶紧擦擦汗,扑通一声跪了一个结实:“陛下,臣敢保证,臣等家中教养的小娘子,绝对不会是这种克扣继子财产的人的!”
“哦?你说不是就不是?天幕上可也是推断的有鼻子有眼的啊!回去后好好管管自己家,五姓七望的大家族呢!总不会眼界真的这么窄吧?”
唐太宗李世民抱着手臂,阴阳怪气。
哼,早就看这些世家大族不爽了,现在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把柄,怎么能不直接开炮!
就算没克扣,可也没帮衬!
他就不相信,杜家没有其他的孩子了,卢氏的儿子们呢?他们就眼睁睁看着杜甫这孩子过的这么艰难?
哼,一群不知道友爱兄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