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爷爷每次看到她被柴火,总是嘀咕:“这娃力气比王家祖辈还邪门”。
嗤~
她也觉得不可思议好嘛!
一个三岁的娃背200斤的柴火,族里居然没有一个夸奖的。
王小小看着红薯,这是她的口粮,她没有参与劳动,王氏族里可怜她发给她的。
一个三岁半的奶娃娃能吃上300斤的红薯吗?
她爹寄钱来是用军人邮政汇票,上面写明必须要她亲自来拿。
老爷子带着她来到公社邮局领取。
王小小看着绿色专用信封,信封上会印保卫祖国字样,印着部队专用标记的信封和一个包裹。
她打开一看,无语看苍天。
里面两套冬天的衣服,内衣内裤毛衣毛裤,棉军装改小的大衣裤子,看样子可以穿到五岁。
她爹是正连级上尉,一个月工资70元,她爹给她寄来30元,她爹写着半年一寄,这里有180元,这是她爹省吃俭用寄给她是,还有全国军用粮票。
粮票每月10斤,这里有六十斤粮票,细粮票换成三合面是1:3;细粮换成粗粮是1:6。
她去换了三合面180斤,她也吃不完。
老爷子是有工资的,他也领了工资。
凭钱可直接购买的物品(无需票证)
铅笔、作业本、墨水、火柴(2分钱/盒)、缝衣针、顶针、散装酱油/醋(0.15元/斤)盐(0.13元/斤,但限量)
王小小拿到钱,去了供销社100包火柴盒;20缝衣针和顶针,线;20瓶酱油;20瓶醋;100包盐。
“不行,其它东西可以卖给你,盐不行”供销社售货员坚决不同意。
王小小:“我,我们生队大雪封山,要半年不能出来,队里好不容易给我这个任务,阿姨,你让我完成任务吧?”
售货员看着介绍信上的生产队公章才勉强同意
王小小千求万求,才能买到60包盐。
王小小一个三岁半的娃,就这样大包小包扛着走。
“王家的娃娃吧!”
“他们生产队人的力气大,部队喜欢到他们生产队要人,他们生产队有七个当兵当官的了吧!”
“有关系就是好。”
王老爷子看到了王小小背着比她还高还大的麻袋。
“小小,你买了啥?”
“不要票,族里给我红薯,我回报一些东西,我不是吃白食的。”
“小小年纪,不要想得多,不然长不高。”
“老爷子,我手中的钱多,换一下,换粮,我们村少人,备上三年粮,藏在山洞里,这钱留在手里不安全。”
王老爷子思索了一下,:“晚上,我去开个会。”
王小小拿上三十元,其它钱交给王老爷子,她不要钱,这样她在族里会更加好。
王小小回到村里,把买来的物资一家一家送过去。
尤其她在娘去世后,不再会笑,小面瘫说着感激,更加激发妇女对她同情心。
回到村里没有多久,就开始大雪纷飞。
王小小这个冬天在老爷子这里过,没有怎么出去玩,天天在老爷子的教导下识字读书。
到了开春三月份,王家的男人全部要去公社劳作修路,
王小小已经4岁了,老爹依旧在部队奋斗,当她来到邮局取信,又是一个包裹。
这次包裹是鞋子和5张羊皮。
她也开始和老爷子学习中药,前世她主科是外科医生,这一世她学习中医。
每天上午在学习中,下午去玩。
“老大,我们去山里吗?”
“不去,你们赶去我打死你们。”王小小凶狠的说。
“去小河边玩。”
王小小倒是没有意见,她一个四岁的小崽子,小河的水位就在她小脚上,才20厘米,水流也不急,夏天去小河边是最凉快的。
就像她所想的,这里的人,尤其是有人脉的话,有些事,不需要她担心。
她只要好好玩,当个乖小孩,族里会处理好所有的事。
就这样到了59年。
王小小这一次再次去了邮局,是由王二带她去。
一领到包裹,王二就带着她离开,没有去领粮。
“二叔,为什么?不去拿粮?”
“去,但是不是你去,太张扬不好,明日,村里的人会一起来送粮,那就让一人十斤换成粗粮带回去给你。”二叔
王小小知道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说“二叔,我手中有钱,给你卖粮。”
王二笑着说:“小小,这钱族里欠你的,等族里有钱了,就马上还你。”
“我也是族里的人,不用。”王小小
王二笑笑不说话。
————
王小小干脆把村里的12个小孩,组织四个力气最小,两人一组,守着村口路,有县里人来,就马上去告诉王二。
王小小带着剩下的八个小孩,带着斧头,去山上捡柴火和挖野菜。
王小小看到野兔,直接拿出弹弓直接把兔子给打死。
马上在附近找兔子洞,很快又找到了三只兔子。
一人一百斤捡到柴火,就回家,来到老爷子家。
王小小把兔子剥皮,她只要了兔皮,兔血,兔内脏。
她把四只兔子平均分成十二份,
给十二个小鬼分。
就叫他们滚蛋了。
王小小拿着小炉灶,把兔血做成血豆腐,把肠子都深埋,心和肝用盐水消毒;肾剥去表面筋膜,切十字花刀,用山楂汁腌制;肺脏清洗干净,煮上30分钟,剁碎混入野菜干做馅料,包包子。
秋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打谷场上,王小小踮着脚翻晒新采的灰灰菜。她特意穿上了父亲去年寄来的灯芯绒外套,虽然袖子长了半截,裤子洗得发白的军绿色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小小!公社的周文书来了!"放哨的小石头从坡上滑下来,脑门上的汗在尘土里冲出几道沟壑。
王小小不慌不忙地把最后一把野菜摊开。
她知道周文书,去年冬天还给她带过县城供销社的水果糖。
父亲每月寄来的汇款单,都是经他手转到公社邮局的。
"王小小同志,又在帮集体干活啊?"周文书推着自行车走近,车把上挂着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旧挎包。
他弯腰看了看晒着的野菜:"马齿苋要翻勤些,背面朝上才晒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