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以前的建造速度,想建好白玉京最少也得十多年,他没把握还能活那么久,自然是越快越好。
又道,“报给坊牌竞得者的建造费用,也不妨高些。”
张祯:“高不到哪儿去,得与售给百姓的价格一致。”
王允一想也是这个理儿,那些人也不傻,如果与售给百姓的价格不一致,就会知道朝廷虚报物价。
那朝廷也未免太没面子了。
想了想,道,“只加一两成太少,加个三四成更合适。”
张祯也没把话说死,“先让他们算出实际的建造费用,如果成本不太高,房价就多加些,如果成本已经很高,那就只能少加。”
为一套住宅花了几代人积蓄这种事,她不太赞成。
王允点头,带些期冀道,“若是这样的话,建造白玉京的钱就够了罢?”
张祯微笑,“如果运作得当,或许还有剩余。”
王允也笑了,笑着笑着忽然叹道,“神悦啊,还有个最大的问题。”
张祯:“什么问题?”
王允:“自古以来,买卖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今房屋还没影儿,你就想让人交钱,别人能愿意么?”
张祯反问,“王叔,那你愿意么?”
王允一怔,“我愿意,但别人......”
张祯笑道,“王叔放心,只要你愿意,就会有人愿意。”
这个王允可不敢保证,疑道,“真如此?”
张祯:“王叔愿意,我愿意,朝中公卿想必也愿意。那世家大族、巨贾豪门、士庶百姓,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一来,人都有从众心理,并且迷信权威。
二来,有朝廷做背书。
现在的朝廷,信誉度还是很高的。
“何况......”
王允:“何况什么?”
张祯轻叹,“那可是天上仙都白玉京啊!”
看到的人,谁不想住在里面。
就连她这见识过高楼大厦的穿越者,都十分向往。
王允心想那倒也是,白玉京,确实非普通的凡人城池。
张祯又道,“竞价各坊,以及想要街道的,若真有诚意,还可以让他们入宫一观。”
话至此处,王允再无余虑,捋须而笑。
他对白玉京有信心。
任何人只要见了,都会喜爱,乃至沉醉。
先交钱,似乎也不是接受不了的事情。
捋须的手忽然顿住,抬眼看向张祯,目中满是惊讶、敬佩。
张祯:“......王叔喝茶。”
老王叔,你这一惊一乍的又脑补了啥?
王允一声长叹,“神悦的深意,我险些没看出来。”
张祯:......请问我有什么深意?
王允心悦诚服地道,“此事若成,坊牌竞价的、想要街道的,以及买了房宅的百姓,都会希望朝廷安稳,天下安稳!”
寻常百姓也就罢了,有资财竞价出资的,定是世族或大商。
将他们的利益和朝廷绑在一起,与之相关的许多乱事,便消弭于无形。
高,实在是高!
张祯:“......呵呵,还是被王叔看出来了。”
她确实有这样的意思,才会划分出那么多份额。
但这也算基本操作吧,明摆着的事儿,老王叔你用得着这么惊奇?
请问你的稳重呢?
第429章 地基打好,便算是建好,行么?
白玉京项目,是目前朝中、京中,甚至天下最热门的话题。
各项事务,也在积极进行中。
建造模式传出去后,已经有许多世族、大商进京,流露出想要参与的念头。
但这些事情,张祯都交给这一项目的相关负责人。
而她自己,主要关注的是秋收。
是的,又到收获的季节了。
这一年,老天依然很保佑,虽有几个地方出现了旱灾,影响也不是很大,总体来说还是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要念叨一句感谢上天。
没办法,农耕文明对天气依赖性太大。
忙完一算亩产,顿时心旷神怡,心花怒放。
今年,皇庄普通田里种植的稻谷是北海三号,亩产四百四十二斤。
麦子种植的是琅琊一号和扶风一号,亩产三百八十斤。
实验区,稻谷种植的是北海四号,亩产四百八十九斤。
麦子种植的是琅琊二号和扶风二号,亩产四百零五斤。
关中地区和辽东黑土地,种植的粮种与皇庄的一样,稻谷平均亩产四百三十五斤,麦子平均亩产三百六十四斤。
比皇庄略低,但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除了这几处之外的各州各县,稻谷种植的还是徐州三号,亩产三百三十六斤,比去年多十五斤。
麦子种植的也还是老品种,亩产二百三十一斤,比去年多六斤。
虽然平均增量不是很明显,但因田地增加,种田的人增加,因而粮食总量的增加幅度也很大。
更可喜的是,明年,就有了足够的优质粮种,各地稻谷都能种植北海三号,麦子能种植琅琊一号、扶风一号。
那将迎来爆发式的粮食增产!
从三百到四百,从二百到三百,都是质的飞跃!
想到明年爆粮爆仓的场景,张祯欢乐得睡都睡不着,还有些小得意。
须知,她穿越过来的那一年,粮食亩产才一百多!
又担心粮仓不够用,下令修建了四个,其中两个就在白玉京附近。
今年就已经往里储粮,以备明年开工时用。
对了,还有棉花,明年也能大面积种植了。
——到时候,她可能又会多个棉娘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