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个年轻警员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脸色煞白,“周队!刚接到紧急线报!我们之前秘密监控的那个境外联络点…有异常大规模活动!疑似…疑似在销毁文件和转移人员!可能…可能走漏风声了!”
消息如同最后一记丧钟!周铮猛地抬头,目光死死盯住桌上那枚小小的银色U盘。又猛地看向陆临野。陆临野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平静无波,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切,也早已将选择权交到了他手上。
时间,凝固了。
专案组倾巢而出,雷霆行动。凭借U盘中精准的坐标和信息,联合国际刑警与当地有良知的军警力量,数个隐藏在深山、伪装成合法矿场的黑奴工窝点被一举端掉!解救出上百名骨瘦如柴、遍体鳞伤、眼神惊恐麻木的工人,其中不乏未成年的孩子!破败的工棚里,堆积着锈迹斑斑的镣铐和磨损严重的劣质工具,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死亡的气息。一个被解救的少年,甚至因为长期饥饿,抱着一个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生土豆就疯狂地啃咬…这一幕,被随行记者的镜头捕捉,瞬间点燃了全球舆论的怒火。刘鑫泰帝国的肮脏根基,暴露在阳光下。
行动大获成功。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着英雄的警察,表彰、嘉奖接踵而至。周铮作为行动负责人站在聚光灯下,内心却无半分喜悦。陆临野提供的证据是决定关键,但其来源…是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内部审查的质询如同阴云笼罩。他提交的行动报告对证据来源语焉不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在“程序瑕疵”与“实质正义”的钢丝上,选择了后者,却也亲手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结案报告最终成稿那晚,周铮疲惫地回到办公室,却见陆临野少见的没有立刻离开。他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值得吗?”周铮问,声音沙哑。他问的是陆临野,也是问自己。
陆临野没有回头,声音飘忽:“看到那个啃土豆的孩子了吗?”他顿了顿,“刘鑫泰泡在温泉里的时候,他可能正在啃发霉的窝头,或者…挨鞭子。你说值不值?”
周铮无言。答案在那些被解救者空洞而终于泛起一丝生机的眼神里,也在他内心尚未平息的道德风暴里。
然而,深渊的回响,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