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每天都不闲着,弄回来的东西都被老二拿走了。
那么多东西老二他们怎么可能吃的完?
当家的,你说老二他们是不是拿东西的东西出去换钱了?”张翠花儿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肯定是,我早就想到了,要不然那么多东西,他们怎么可能吃得完。
而且就算是吃得完,我估计老二他们也不舍得都吃了。
毕竟家里供一个读书人可不是小事儿,那真是掏空一家人的家底都不一定供出来。
我看老二他们过日子很节省,应该是在努力攒银子。”顾年说道。
“这倒是,供一个读书人确实不容易。
以后咱们家也要省吃俭用了,好在家里以前也攒了点儿银子,要不然就这么让栓子出去读书,我还真怕供不起。”张翠花儿说道。
“家里还有多少银子?有二十两吗?”顾年挣了银子都是交给张翠花儿,所以对于家里具体有多少银子,他是不知道的。
“你走以后我就把家里的银钱又拢了一遍,现在家里一共有二十六两八百三十五文。
不过家里糙米不多了,需要买,还有栓子,去他二叔家光拿糙米也不行,还得买点儿细粮带着。
还有,栓子的衣服只有一身没有补丁的,我还得去买布给他做两件新衣服。
还有,栓子读书还要买笔墨纸砚,还要买书。
我听说书可贵了,一本薄薄的孩童启蒙的书就要二两银子。
当家的,咱们真的能供栓子念书吗?”张翠花儿其实心里是没有底的。
“咱们省着点儿用,我再勤快点儿,怎么的也能供儿子念几年。
几年以后,要是栓子有这个天赋,那咱们就咬牙供下去。
要是不是那块料,到时候就托人在镇上给他找个事儿做,以后也不用跟我一样,风里来雨里去的在深山里讨生活。”顾年想的很清楚。
大家都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可是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
普通人家真的是合举家之力才能供的起一个读书人。
还有一点,就是就算是读了书,能考中秀才举人的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人。
大部分人都只是白辛苦一场,既浪费了银子,又没学出名堂。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这些人自命清高,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除了会念些之乎者也,其它什么都不会。
考秀才无望,回家以后也不会种地,又不愿意去做工,家里总不可能白白养活着你。
所以说读书是好,但是家底一般的人家都是供不起的。
好在,顾年家里只有栓子一个儿子,他们多辛苦几年,总能让栓子多读几年。
再不济,栓子还有两个姐姐,大妞儿二妞儿的彩礼也能有不少。
当然了,这是最后实在没办法的时候才会这样的。
“唉,你这么想也对,不管咋说,也得让儿子读书识字。
老二,老三家的儿子都去念书了没道理咱们家栓子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