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弹劾太子的奏折多不胜数,却没什么人关注太宗作为一位父亲的心情。
太宗问了当日茶会的详情,以及各人在大理寺留下的口供。听完之后,叹了口气,良久不语。
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和皇后对孩子爱如珍宝,太子和雍王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他们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他们交恶,仅仅因为一个王位?
皇子、帝姬或有可能令他失望,但崔彻不会。
他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崔彻,“这件事还有疑点吗?”
贺初见她阿耶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她心疼她阿耶阿娘,也心疼两位兄长。
祖父登基后,阿耶到处平乱,阿娘陪在阿耶身边,顾不上他们。她两位兄长看似留在王府,实则有人质之嫌。她在民间,虽困苦,却不比两位兄长年少时担惊受怕的过活。
崔彻道:“臣比对所有人的口供,发现了一件奇事,有一条关键线索对不起来。”
果然没有看错人,太宗凝神听着。
崔彻继续道:“当日在场的人,多数人都能证明,太子殿下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对着雍王殿下,举刀欲刺。少数人的席位离得较远,事发突然,又应对得慢,没看见那把匕首,也是可能的。
可关键就在匕首上。
太子殿下矢口否认,他曾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他说,他从袖中拿出来的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茶里有毒,雍王欲取而代之’。”
贺初想,有了那把匕首,二哥要杀四哥,就是事实。没了匕首,二哥和四哥在杏子坞,就只是幼稚地打了一场架。可就算没了物证,有那么多双眼睛都看到了。
她二哥能推脱得掉?
第73章 物证
太宗问:“那匕首呢?字条呢?”
崔彻禀道:“事发之后,臣着人在现场既没找到匕首,也没找到字条。”
太宗道:“这就奇了,太子从袖中取出的要么是匕首,要么是字条。现场怎么会两样都没有呢?如果太子说的是真话,现场应该有一张字条;可假使太子说得是假话,那现场应该能找到匕首。当时很混乱吗?会不会有人趁乱偷偷转移了证物?”
崔彻道:“这的确是一桩疑点。查清楚的下落,臣尚需一些时间。此外从供词看,除了太子殿下和雍王殿下,长宁公主算是第三位和那把匕首密切接触过的人。”
太宗看向贺初。
贺初禀道:“茶会的时候,我坐在二哥下首,二哥的对面是四哥的席位,二哥去了四哥那儿,踹了四哥一脚,接着,就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要刺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