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人道:“老...老爷,咱们的钱不多了。”
王朗无奈叹了一口气。
没办法,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总得给家人们带点手信吧?
这面粉可是水车磨出来的。
贵是贵了一点,但也算不亏,毕竟能吃。
这平安符也不贵,而且还有很有纪念意义。
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用水锤打造的平安符啊。
虽然手上现钱不多,但2000钱对于他的总资产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
这么便宜的价格就能买到这么有意义的东西,他很难忍住不消费啊。
王朗挥了挥手:
“去郯县吧,不乱花钱了。”
“好嘞!”
王朗的马车沿着官道一路走来,舟车劳顿。
沿路的村庄都把自家的特色美食,各种青菜馅的,果酱馅的蒸饼,烧饼,汤饼。
有些地主还卖肉馅的烧饼,价格是市面上的五倍。
引得不少嘴馋的富人驻足品尝。
百姓的路边摊没有精盐,按照刘备的吩咐干脆不放盐,实在有人需要再给他加粗盐。
这些世家子们怕在外面吃不惯,通常会随身带着一袋精盐调味。
这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标配。
王朗也有些嘴馋。
虽然身上带有烧饼在路上吃,但哪比得上这些热气腾腾的大饼呢?
可是王朗身上的钱不多了,得忍住啊,不然需要用钱的时候只能找人借钱了。
一路忍耐,下午两点左右,王朗终于到达了郯县附近。
该说不说的,这一路上的风景真不错。
给人一种非常有秩序,祥和的感觉。
陈应说得没错,东海郡的农田比其他郡要多得多,一望无际。
而且水利发达,水渠密布,令人叹为观止。
真不知道刘备哪来那么多人力建设这么多的水利工程。
他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糜家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郯县因为富人们的到来热闹了许多。
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除了世家子,还有各地豪强豪商,他们带了许多贺礼。
毕竟这次婚礼也和糜家有关,而且刘备成为徐州新晋地头蛇。
因此这些豪强豪商也是要来混个脸熟的。
于是,加上抬贺礼的仆人和顺道来游玩的旅客,大约有近万人。
城里的客栈抢不到,他们就只能在城外找村民借住。
主人借住地主家的好房子,仆人们则五六个挤在村民的柴房里凑合几天。
当地的村民们也算是赚到了一个月的粮食钱,皆大欢喜。
王朗发现,城外有两座崭新的生祠,吸引了许多人前来祈福。
一座叫做子龙祠,一座是豆豆祠。
王朗挑了挑眉。
生祠都是用来纪念在世的有大功德之人,表达崇敬和祈福。
只有地方官政绩卓越,深得民心,百姓才会自发地为其立生祠。
子龙祠?
这名字有点熟悉。
王朗想起刘备麾下有个叫赵子龙的猛将。
该不会是赵子龙吧?
他才二十来岁吧?怎么他都有生祠了?
按理说该立生祠的难道不是刘玄德吗?
王朗走进生祠里一看。
有一尊身穿战甲的武将雕像屹立于堂前。
由于外观太抽象,王朗也不知道是谁。
这是纪念子龙击杀了臧霸,驱赶了山贼吗?
驱赶山贼的武将多得是,不至于立生祠吧?
一般来说,生祠都有一块生祠颂碑,用来阐述生祠主人的功德和政绩。
他走近生祠颂碑一看,两眼逐渐睁大了起来。
好家伙!
真的就是赵子龙啊。
难怪东海水利这么发达。
原来附近几个县的水渠都是赵子龙挖的啊!
而且不止如此。
子龙甚至亲自为百姓犁地千亩,让他们能够及时把谷子种上,这才让当地百姓吃饱了饭。
几个县的百姓很是感激,主动捐钱,捐材料,为赵子龙建了生祠,歌颂其功德。
犁地千亩啊...
那确实很猛了。
王朗没想到,这位在虎牢关大杀特杀,名扬四海的猛将竟然会被刘备拉去种地。
不愧是你啊,刘备...
以前王朗还很好奇,刘备光是拥有水车和曲辕犁,他是怎么开垦这么多荒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