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杨氏、颖川董氏、河内王氏,这三位名门淑媛的父亲皆是朝堂上的重臣。至少在天子眼中,俱是良才。
“入得陛下法眼,这便好。”贾皇后笑了。哪怕脸色苍白呢,贾皇后笑得开心,她心头悬着的一块大石落地。
“朕还要思量一二。至于选谁?”李子彻还要思量一下。
“朕也问一问济泰的心思吧。”李子彻跟贾皇后说道。
“好,陛下考虑的周到。”对于贾皇后而言,这三位名门淑媛,谁做她的儿媳,她都是满意的很。
不说久病成良医。这一回重病,身子骨越来越弱。
太医一直拿不出来良方,贾皇后心头已经有一点猜测。或者说猜测了,她只是还报有一点希望罢了。
成不成的,贾皇后不愿多想。
可关于亲儿子李济泰的婚事一旦落地,贾皇后觉得她的人生又圆满几分。
又一日,泰和宫,崇政殿。
李子彻召见嫡子。李济泰刚探望过母后,才离开昭阳宫。他就得着泰和宫的小黄门传信。
于是太子往泰和宫去。
一进崇政殿,李济泰向父皇见礼问安,道:“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朕躬安。免礼。”李子彻摆摆手,示意嫡子起身。
此时的帝王搁下正批着的奏本,他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嫡子身上。
太子谢过父皇,此时已经站立起身。十岁郎君,又是长年习武,他的身上有一股子的英气。
李济泰做太子后,他有自己的班底。那等挥洒之间,自有气度。
“你长大了。”李子彻恍然之间,仔细打量嫡子。他发现,嫡子貌似不知不觉里真的长大了。
这一个孩子又是太子,那也可以替君父分忧了。
“……”听到这话,李济泰忙回道:“儿子长大了,也是父皇的儿子。”
“理应孝顺父皇、皇祖母、母后。儿子更殷殷期盼着能替父皇分忧。”李济泰认真的回道。
“替朕分忧啊。”讲罢这话,李子彻笑了。
笑罢,李子彻说道:“成家立业。你尚未成家,先不急着立业。”
“济泰,朕唤你来,也是圆满一桩你母后的念想。你年岁大了,东宫也需要择选出一位主母。”李子彻说出唤嫡子的来意。
话罢,李子彻递了一份名录,由马宝公公接过,再又转递给太子。
李济泰接过来。李子彻笑道:“你先瞧瞧,这上面三人,又是哪一位名门淑媛入你眼,称你心意,如此,就点此人为东宫的太子妃。”
天子的意思讲明白。李济泰听得更明白。或者说太子早有心里准备。
东宫要选太子妃,这等事情又没瞒着谁。那是就差召告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