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心人就是动起来。
寿康宫。
高太后接到娘家人求见的牌子。她应了。
次日。
高家夫人领着儿媳入宫觐见。
寿康宫。
高太后见到弟妹侄媳,她的态度从容。坦然受二人的国礼。尔后,赐坐。
高太后问一问府上的情况。高家夫人的神色不太好。忙回了府上的近况。
听到弟弟在府上安心静养,侄子用心读书。高太后点点头。
“依哀家讲,既然做事不得力,便是退下来也好。”高太后的态度就如此。或者说前面求过一回天子。
高太后也要多替天子考虑一二。不能总是登鼻子上脸。还得让娘家人也退一步。
“夫君盼着替朝廷效力的。”高家夫人尴尬的回道。
“他都是国舅爷了,有爵禄嚼着,下半辈子享一享清福,那还不好吗?”高太后的想法显然跟弟弟高家主相佐着。
“弟妹你啊,也劝一劝。让哀家这一个兄弟知晓了,人老了,得服老。哪怕是为着儿孙退一步,也属好事。高氏一族的未来如何?还得看小字辈的能耐。”高太后的意思明显。
高家夫人没耳聋,她听得清楚明白。
“太后教诲。臣妇回府后一定说给夫君听。”高家夫人可不敢顶撞了高太后的意思。
高晨嫡妻在旁边听着,只沉默不语。
说罢让兄弟静养一事,还是一直继续静养下去。
高太后的目光落在高晨嫡妻身上。她又道:“侄媳,你也得劝一劝你的夫君。哀家的侄儿嘛,不能一直在府上读书。也应该知情识趣的讨好天子,早些干一些正紧事,替朝廷多分忧。”
“谨记太后娘娘教诲。”高晨嫡妻忙应下话。
高太后叮嘱一番,觉得心意传达。尔后,就问一问燕京城的趣事。
高家夫人就提到燕京城里最大的热闹。关于朝臣们上奏本请立太子一事。
“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高家夫人讲道。
“东宫储君的的位置总不能一直空虚着,应该定夺下来了。”高太后赞同一回。
一听太后之意,高家婆媳二人对视一眼。高家夫人忙问道:“太后娘娘,您的意思是陛下这一回真要册立储君?”
“……”高太后面上微笑,不再回答。可有些时候不回答,未必不是一个答案。
来一趟宫廷,再归去后。
待回到高府,高家夫人把得到的答案跟夫君高家主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