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口,一着急,当场又是喘不过气来。宏治帝李子彻走上前,他温声细语,却是字字诛心。
“国丈不必着急,朕知,贾氏一族压宝嘛,不止压了朕一人。”李子彻的语气很淡,淡的带着冷冽味道。
“臣死罪。”贾国丈在良久后,就吐出来这三字。
“国丈不辩解一番?也对,这等押宝多头尚算小事。”李子彻感慨一回。
“奈何,朕在长青山被刺驾一事,已经查明真相,也知主谋为谁。国丈,你就不想辩解一番吗?刺驾,搁在历朝历代真落一个诛九族,也不算冤枉人。”李子彻继续说道。
“……”贾国丈听完帝王之语,他是老泪纵横。
“臣死罪。”贾国丈还是念叨这一句话。
“朕就想问一问,国丈可还有什么能交待的。许是死罪难免,却护儿孙无忧。”李子彻问道。
贾国丈听罢这一番话,他的气不喘了。他的目光落在帝王身上。
“陛下金口一开,口含天宪,臣……”贾国丈又喘气儿。当然喘气归喘气,应该求饶时的态度,贾国丈是明明白白的给出来。
贾国丈声音颤抖的说道:“臣有秘报,上禀陛下……”
贾国丈吐露一番话。话中之意很合乎帝王的心思。
在与帝王的默契之中,贾国丈识趣的上奏本,还要告一回杨氏一族的刁状。
此等做法一出,贾氏一族在往后跟杨氏一族就是你死我活,水火不融。
奈何贾国丈没法子,他办事情出纰漏,如今就是填补。拆东墙补西墙,好歹有的补。
真惹恼帝王?
不,贾国丈又不傻。帝王能驾临国丈府。这就说明事情还有余地。真是没余地,帝王不会来国丈府。
帝王来了,事情的余地有了。这等想法在贾国丈的脑子里转一下念头。
贾国丈太懂了,交上一份投名状让帝王满意。
刺驾,这没成功的事情,约等于无。
只要帝王收着好处,好处大到帝王高兴了,贾氏一族就应该能够平稳得渡过关于“刺驾”一事的这一道关卡。
事实上也跟贾国丈猜测的差不离太远。
贾氏一族的家主过逝,贾氏主支要守孝三年。
这三年里,万一风云
变幻?杨氏一族太强势,于帝王眼中不是美事。对于大皇子、二皇子,帝王的看法一样,还得缓缓,称量一番。
或者说在前世,这两个儿子不太让帝王满意,今生再栽培一二,以图改变。', '')